鞘氨醇单胞菌发酵产物提取物
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发酵产物提取物
中文名:鞘氨醇单胞菌发酵产物提取物
英文名:SPHINGOMONAS FERMENT EXTRACT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皮肤调理剂、抗衰/抗皱剂
成分简介
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发酵产物提取物是一种从鞘氨醇单胞菌细菌通过发酵过程获得的天然成分,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广泛应用。它主要作为保湿剂和皮肤调理剂,能够增强皮肤屏障功能,帮助锁住水分,缓解干燥和粗糙问题。此外,该提取物具有抗氧化特性,可中和自由基,延缓皮肤老化,减少细纹和皱纹的出现。它...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发酵产物提取物 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Sphingomonas Ferment Extract
微生物来源
革兰氏阴性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sp.),常见菌株:
- Sphingomonas paucimobilis
- Sphingomonas elodea
- 特殊工业菌株:常为专利菌株(如EC-1)(来源:化妆品原料供应商技术文档)
生产工艺
精密控制的分批发酵工艺:
- 培养基优化:碳源(葡萄糖/甘油)、氮源(酵母提取物)及微量元素
- 发酵参数:pH 6.5-7.2,温度28-32℃,溶解氧控制
- 提取流程:离心→超滤→冷冻干燥→标准化(依据:工业微生物发酵标准流程)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作用靶点:皮肤屏障修复、抗氧化防御系统、微生物组平衡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屏障修复强化 | ↑丝聚蛋白(FLG)表达,↑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神经酰胺合成酶活性 | 体外研究强证据 人体试验中证据 |
离体皮肤模型显示屏障完整性提升37%(参考:Int J Cosmet Sci. 2020) | 0.5-2% |
| 抗氧化/抗污染 | 激活Nrf2/ARE通路,↑谷胱甘肽(GSH),螯合重金属 | 体外研究强证据 | 清除ROS效率达85%(DPPH法),降低PM2.5诱导的IL-6释放(依据:J Invest Dermatol. 2019) | 1-3% |
| 微生态平衡 | 抑制S. aureus增殖,促进共生菌定植 | 体外研究中证据 人体证据待补充 |
在3D皮肤模型中降低致病菌/共生菌比例至1:15(来源:厂商体外研究) | ≥1% |
| 抗衰老 (厂商宣称) |
理论推测:可能通过抗氧化间接影响基质代谢 | 初步研究 | 注:缺乏胶原蛋白合成的直接证据(需临床验证)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生物活性 |
|---|---|---|---|
| 胞外多糖(EPS) | Sphingan S-88, Gellan Gum类似物 | 高分子量阴离子多糖(200-500 kDa) | 成膜保湿,重金属螯合,益生元作用 |
| 鞘脂类 | 鞘氨醇(Sphingosine), 植物鞘氨醇(Phytosphingosine) | C18长链氨基醇,两亲性 | 抗菌,屏障修复前体,细胞信号传导 |
| 小分子代谢物 | 吡咯喹啉醌(PQQ), 四氢嘧啶(Ectoine) | 水溶性,热稳定性好 | 线粒体保护,渗透压调节,抗氧化 |
| 酶类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 | 蛋白质,pH敏感性 | 直接清除ROS,光损伤防护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配方适用性
- pH范围:5.0-7.0(超出此范围可能降解酶活性)
- 温度稳定性:≤45℃(高温导致蛋白变性)
- 适用剂型:
- 精华/乳液(最佳载体)
- 面膜(需控制防腐体系)
- 慎用于高醇配方(>15%乙醇)
增效组合方案
- 屏障修复协同:神经酰胺NP+胆固醇+脂肪酸(3:1:1摩尔比)
- 抗氧化矩阵:麦角硫因+维生素E(提升Nrf2激活效率)
- 微生态平衡:α-葡聚糖寡糖+乳酸杆菌发酵产物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浓度≤3%)(参考:CIR 2021年评估)
- 致敏性:极低(HRIPT测试阴性,n=213)
- 微生物风险:发酵产物需严格灭菌(通常采用0.1μm微滤)
适用人群与禁忌
- 推荐:敏感性皮肤(临床测试显示耐受率98.2%),玫瑰痤疮,特应性皮炎辅助护理
- 慎用:对细菌发酵产物过敏史者(罕见)
- 孕妇适用性:无风险报告,但缺乏专项研究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修复线:主打"微生态屏障"概念(平均溢价30-50%)
- 适用品类:敏感肌专用,抗污染日霜,术后修复产品
消费者洞察
- 认知度:亚洲市场认知度较高(韩国>日本>中国)
- 宣称痛点:过度强调"益生菌"概念(实际为后生元)
- 教育盲区:需区分活菌制剂与非活性发酵产物的差异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优势
- 多靶点屏障修复:同时增强物理屏障与微生物屏障
- 环境防护价值:对PM2.5和重金属的防护数据突出
- 配方友好性:水溶性佳,配伍性强
研究缺口
- 长期人体功效数据不足(尤其>12周的研究)
- 不同菌株活性差异的系统比较缺失
- 与皮肤菌群互作的in vivo机制需深入
未来方向
- 与皮肤类器官技术的结合研究
- 个性化护肤:根据皮肤菌群图谱定制配方
- 发酵工艺优化:定向增强特定活性物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