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14 羟烷基麦芽糖醇醚
C12-14 羟烷基麦芽糖醇醚

中文名:C12-14 羟烷基麦芽糖醇醚
英文名:C12-14 HYDROXYALKYL MALTITOL ETHER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柔润剂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报告:C12-14 羟烷基麦芽糖醇醚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C12-14 羟烷基麦芽糖醇醚(INCI: C12-14 Hydroxyalkyl Maltoside Ether)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是麦芽糖醇与C12-14脂肪醇的醚化衍生物。
来源与生产
- 天然来源前体:麦芽糖醇(源自玉米或马铃薯淀粉水解加氢)与植物/石油基C12-14脂肪醇 (依据: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注册资料)
- 合成途径:通过碱催化威廉姆森醚合成反应,控制羟烷基链长度分布(C12与C14比例可调)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温和清洁 | 降低表面张力,通过羟烷基链嵌入脂质层,麦芽糖醇极性头基定向水相,实现低脱脂清洁 | 高(多项体外及人体测试) | 临界胶束浓度(CMC) 0.001-0.01%,显著低于SLS (参考:Journal of Surfactants and Detergents, 2018) | 0.5-2% |
皮肤屏障辅助 | 醚键结构与角质层ceramide相似,可能临时填补脂质排列缺陷 *注:机制基于离体皮肤模型研究 | 中等 | 提升角质层水合度12-15%(vs. baseline)(依据:Dermatological Research, 2020) | 1-3% |
"抗氧化增效" | 厂商宣称可增强其他抗氧化剂渗透,无独立抗氧化活性 | 低 | *注:此宣称缺乏临床对照研究支持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主链结构 | 麦芽糖醇(4-O-α-D-吡喃葡萄糖基-D-葡萄糖醇) | 分子量344.31 g/mol,亲水基团占比>60% |
醚化侧链 | C12-14羟烷基(主要为椰油醇衍生物) | 碳链长度C12:50-60%,C14:40-50%,羟化度>90% |
杂质控制 | 未反应脂肪醇、游离麦芽糖醇 | GC检测要求<0.5% (依据:ISO 16128天然指数标准)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洁面产品:与氨基酸表活复配(如椰油酰甘氨酸钠),降低刺激性
- 保湿乳液:与神经酰胺NP、胆固醇组成人工屏障模拟体系
- 防晒产品:提升二氧化钛分散性(通过羟基锚定效应)
已验证协同成分
- 糖类同系物:海藻糖(共同稳定液晶结构)
- 两性离子表活: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降低CMC协同效应)
- *初步研究显示:与乙酰化透明质酸可能增强保湿持续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要点
- 眼刺激性:OECD 405测试显示可逆性轻微刺激(1%浓度)
- 致敏性:HRIPT测试阴性(最高测试浓度5%)(参考:CIR 2019年度报告)
- 生态毒性:EC50>100 mg/L(符合OECD 301F降解标准)
适用人群限制
- 推荐:敏感肌、脂溢性皮炎辅助护理
- 慎用:对糖醇类过敏者(尽管发生率<0.01%)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该成分在2015-2025年间市场渗透率年均增长7.2%,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
- 高端敏感肌护理线:常与" microbiome-friendly"概念绑定
- 绿色化妆品认证产品:利用其51-70%天然来源指数(视认证体系)
- 市场争议点:部分品牌夸大其"修复屏障"功效,超出实证范围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平衡清洁力与温和性的创新糖醚结构
- 可生物降解特性符合欧盟绿色新政要求
研究缺口
- 长效屏障修复效果需更多人体试验验证
- 与皮肤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机制尚未明确
未来方向
分子定制化(如控制羟烷基链长度分布)可能成为下一代温和表活开发重点,结合AI模拟预测结构-功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