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14 异链烷烃
C12-14 异链烷烃

中文名:C12-14 异链烷烃
英文名:C12-14 ISOPARAFFIN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溶剂
成分详细分析
C12-14 异链烷烃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C12-14 异链烷烃(INCI: C12-14 Isoparaffin)属于饱和烃类溶剂,是石油衍生的合成碳氢化合物混合物。
来源与生产方法
- 主要来源:石油馏分的精炼与异构化产物 (依据:ISO 22716化妆品原料标准)
- 生产流程:C12-C14直链烷烃经催化异构化→分子筛分离→氢化精制
- 纯度标准:通常≥99%,不含芳香烃和烯烃 (参考:CIR 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溶剂与载体 | 溶解非极性成分,降低配方黏度 | ★★★★☆ (充分证实) | 与硅油相似溶解参数(δ=7.2 cal1/2/cm3/2)(来源: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5) | 5-30% |
肤感调节剂 | 通过快速挥发形成轻质薄膜 | ★★★☆☆ (多篇文献支持) | 30秒内挥发>90%(25℃)(依据:IFSCC技术报告) | 3-15% |
"毛孔隐形"辅助 | 推测通过临时填充角质层间隙 | ★☆☆☆☆ (理论推测) | *注:仅厂商显微观察报告,无对照研究*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占比范围 |
---|---|---|---|
异构十二烷 | 2,2,4,6,6-五甲基庚烷 | MW=170.3,沸点=210-230℃ | 45-55% |
异构十三烷 | 5-甲基十二烷 | MW=184.4,logP>7 | 30-40% |
异构十四烷 | 2,6,10-三甲基十一烷 | MW=198.4,黏度=2.8cP | 10-15% |
关键特性:平均碳链长度C13,异构化度>80%,闪点≥100℃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防晒产品:与OMC、奥克立林等UV过滤剂协同增溶
- 彩妆底妆:与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复配改善铺展性
- 卸妆产品:作为低刺激溶剂替代矿物油
已验证协同组合
- 硅油类:可降低D5黏度达40%(来源:Dow Corning技术白皮书)
- 酯类油脂:与肉豆蔻酸异丙酯1:1混合时渗透性最低
- 粉末分散:提升TiO2分散稳定性(Zeta电位+15mV)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CIR评级:1(安全)(参考:2016年CIR最终报告)
- 皮肤渗透:分子量>500 Dalton,基本不渗透(依据:Franz细胞模型研究)
- 刺激性:兔眼测试Draize评分=0(1%浓度)
适用性限制
- 慎用情况:脂溢性皮炎急性期(可能影响屏障修复)
- 环境因素:需符合OECD 301B生物降解标准(28天降解率≥60%)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分布
- 主流应用:68%用于彩妆,22%用于防晒,10%用于护肤(来源:2022年Cosmetics & Toiletries市场分析)
- 价格区间:$15-25/kg(工业级)
消费者认知误区
- "异链烷烃=天然":实际为全合成原料
- "完全惰性无作用":忽视其溶剂特性对配方体系的影响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价值:作为轻质挥发性溶剂,在配方精简和肤感优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
未来方向:生物基异链烷烃开发(目前已有C16-18植物衍生版本进入测试阶段)。
研究缺口:长期使用对皮肤微生态的影响尚未明确,需更多纵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