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15 醇乳酸酯

C12-15 醇乳酸酯

C12-15 醇乳酸酯
中文名:C12-15 醇乳酸酯
英文名:C12-15 ALKYL LACTATE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柔润剂

成分详细分析

C12-15 醇乳酸酯专业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C12-15 醇乳酸酯 (INCI: C12-15 Alkyl Lactate) 属于酯类化合物,由C12-15脂肪醇乳酸通过酯化反应合成 (参考:International Cosmetic Ingredient Dictionary, 2023)

来源与制备

  • 合成来源:工业级化学合成,通常采用催化酯化法。
  • C12-15脂肪醇原料:可能来源于棕榈油或石油衍生链烷烃 (依据:化妆品原料供应链分析报告)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主要功效与科学依据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润肤剂 填充角质层脂质间隙,降低经皮水分流失 (TEWL) 强 (多篇文献证实) 离体皮肤模型显示TEWL降低≥15%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8) 1-5%
溶剂/增塑剂 溶解非极性成分并改善配方延展性 强 (物理化学特性决定) 与硅油兼容性指数达0.87 (Cosmetics & Toiletries, 2020) 3-15%
"促进活性物渗透" 可能暂时改变角质层排列 中 (仅体外证据) Franz扩散池实验显示咖啡因渗透率提高1.2倍 (注:需人体试验验证) 未知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主要酯类 月桂醇乳酸酯 (C12) logP=4.2,熔点<25°C
次要酯类 肉豆蔻醇乳酸酯 (C14) logP=5.1,粘度12 mPa·s
微量成分 游离脂肪酸 (≤0.5%) 需控制以防刺激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类型

  • 主要应用:乳液/膏霜 (使用率68%)、防晒产品 (19%) (来源:2022年配方数据库统计)
  • 典型浓度:2-8% (润肤目的),5-12% (溶剂目的)

协同成分

  • 极性协同:与甘油三酯、生育酚乙酸酯相容性佳
  • 非极性协同:可稳定溶解阿伏苯宗等UV滤光剂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 (最高使用浓度15%) (依据:CIR 2019年评估报告)
  • 刺激性:兔眼实验Draize评分=0.5 (极轻微)

适用人群

  • 推荐:干性至中性皮肤
  • 慎用:脂溢性皮炎急性期 (注:可能加重脂质失衡)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现状

  • 定位:中端配方辅助成分 (非明星活性物)
  • 宣称趋势:67%产品将其归类为"自然衍生"成分 (注:实际为合成酯)

7. 总结与展望

作为多功能酯类,C12-15 醇乳酸酯在配方稳定性和肤感调节方面表现优异,但作为渗透促进剂的应用仍需更多临床验证。未来可能向更高纯度 (>99.5%) 方向发展以满足敏感肌需求。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