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15 链烷醇聚醚-3

C12-15 链烷醇聚醚-3

C12-15 链烷醇聚醚-3
中文名:C12-15 链烷醇聚醚-3
英文名:C12-15 PARETH-3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乳化剂

成分详细分析

专业化妆品成分报告:C12-15 链烷醇聚醚-3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C12-15 链烷醇聚醚-3(INCI: C12-15 Alkyl Benzoate)是一种合成酯类化合物,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的衍生物。

来源与制备

  • 工业合成来源:通过C12-15脂肪醇环氧乙烷(EO)的乙氧基化反应制备 (依据:化学合成工艺文献)
  • 碳链分布:C12-15表示其脂肪醇基团为12至15个碳原子的混合链长 (参考:ISO 22769标准)
  • 聚醚化程度:数字"3"表示平均3个环氧乙烷单元加成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功效与科学依据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范围
乳化稳定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形成稳定液晶结构 强(多项配方研究) 在O/W乳液中表现出优于单链醇聚醚的稳定性 (依据:J. Cosmet. Sci., 2018) 1-5%
肤感调节 通过碳链长度分布优化铺展性与残留感 中(感官评价研究) C12-15链长组合可平衡轻盈感与滋润度 (参考:IFSCC会议论文) 0.5-3%
"增强活性物渗透" 理论推测:可能暂时扰动角质层脂质排列 弱(体外模型研究) *注:仅在小分子亲脂性化合物中观察到有限效果* 无明确数据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乳化稳定方面,C12-15 链烷醇聚醚-3的分支结构使其在油水界面形成更紧密的分子排列。研究表明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比直链类似物低15-20%,这是其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来源:Colloids and Surfaces A, 2020)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主链结构 C12-15混合脂肪醇 饱和碳链(偶有<1%不饱和)
聚醚部分 三乙氧基化物 平均EO数=3(实际分布2-4)
分子量范围 ~350-400 Da HLB值≈8(中等亲水)

关键化学特性

  • 溶解性
  • 易溶于醇类、油脂
  • 微溶于水(形成胶束)
  • 稳定性
  • pH耐受范围3-10
  • 不耐强氧化剂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O/W乳液:作为辅助乳化剂(常与硬脂酸甘油酯类复配)
  • 防晒产品:改善高含量无机防晒剂的分散性
  • 精华液:用于调节硅油类成分的铺展性

增效组合

  • 与硅弹性体协同:可降低配方粘腻感达30% (依据:厂商应用数据)
  • 与天然油脂复配:提升植物油在冷配体系中的稳定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最高使用浓度10%) (参考:CIR 2016报告)
  • 刺激性
  • 兔眼测试:轻微刺激(1%溶液)
  • 人体斑贴:无刺激(5%浓度)

适用性限制

  • 敏感肌注意:可能加重脂溢性皮炎(理论风险)
  • 孕妇慎用:虽无直接证据,但缺乏孕期安全性研究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中端至高端护肤品:常见于宣称"科技感肤质"的产品
  • 防晒与BB霜:作为"轻薄不粘腻"的功能支撑成分

消费者认知误区

  • "天然来源"误解:实际为全合成成分
  • 过度期待"促渗"效果:缺乏足够临床证据

7. 总结与展望

作为多功能配方辅助成分,C12-15 链烷醇聚醚-3乳化稳定性和肤感调节方面具有明确价值,但其部分宣称功效需更严谨的科学验证。未来研究应关注:

  • 不同碳链分布对功效的影响机制
  • 与新型活性物的协同效应研究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