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15 异链烷烃

C12-15 异链烷烃

C12-15 异链烷烃
中文名:C12-15 异链烷烃
英文名:C12-15 ISOPARAFFIN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C12-15 异链烷烃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C12-15 异链烷烃 (INCI: C12-15 Alkyl Benzoate) 是一种合成碳氢化合物溶剂,属于异链烷烃类化合物。

来源与生产方法

  • 主要来源:石油衍生物,通过费托合成异构化工艺加工得到 (依据:国际化妆品原料词典第16版)
  • 分子特征:碳链长度在C12至C15之间的支链烷烃混合物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溶剂/载体 溶解脂溶性活性成分,增强配方稳定性 充分证实 与多种油溶性成分兼容性良好 5-30%
轻质润肤剂 通过填充角质层间隙减少水分流失 中等证据 离体皮肤模型显示TEWL降低12-18% (参考:2017年皮肤药理研究) 3-15%
"快速吸收不油腻" 低黏度特性与皮肤脂质相似相容性 厂商宣称 *缺乏定量感官评价研究*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异构十二烷 2,2,4,6,6-五甲基庚烷 沸点: 180-210℃,log P: 6.5
异构十三烷 2,3,5-三甲基癸烷 粘度: 2-5 mPa·s (25℃)
异构十五烷 3,7-二甲基十三烷 表面张力: 24-26 mN/m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防晒产品:作为化学防晒剂的溶剂 (浓度通常10-25%)
  • 彩妆底霜:改善硅油类成分的铺展性
  • 卸妆产品:与多元醇酯类协同增强清洁力

典型协同成分

  • 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降低粘腻感
  •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增强脂溶性成分溶解
  • 二氧化硅:控制过度光泽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评估

  • CIR评级:1(安全)(依据:2016年CIR最终报告)
  • 急性毒性:LD50 >2000 mg/kg(经皮)
  • 刺激性:未稀释状态下可能引起轻微刺激 (参考:EPISkin模型测试)

适用性限制

  • 避免人群:脂溢性皮炎急性期
  • 注意事项:与矿油相比透皮吸收率低0.8%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硅油替代"成分推广,尤其针对宣称"无硅油"配方的产品。市场调研显示:

  • 78%消费者无法准确识别该成分 (来源:2022年化妆品成分认知调查)
  • 常与"轻质""透气"等营销术语关联

7. 总结与展望

作为多功能溶剂,C12-15异链烷烃在配方中主要发挥:

  • 技术优势: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兼容性
  • 使用局限:单一使用保湿效果有限

研究趋势:开发更高纯度异构体混合物以提升性能一致性 *注: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