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15 烷基硫酸钠
C12-15 烷基硫酸钠

中文名:C12-15 烷基硫酸钠
英文名:SODIUM C12-15 ALKYL SULF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专业化妆品成分分析报告:C12-15 烷基硫酸钠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C12-15 烷基硫酸钠 (INCI: Sodium C12-15 Alkyl Sulfate) 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C12至C15碳链长度烷基硫酸钠的混合物。
天然/合成来源
- 合成来源:通过石油衍生的C12-15醇与硫酸酯化后中和制得 (参考:ISO 22716化妆品原料标准)
- 可替代来源:理论上可从植物脂肪醇(如棕榈油、椰子油)衍生,但工业化生产仍以石化路线为主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清洁/去污 | 降低表面张力,乳化油脂,通过胶束形成带走污垢 | ★★★★☆ (充分证实) | 在0.1-2%浓度即可显著降低水表面张力至30-40 mN/m (依据:Journal of Surfactants and Detergents, 2018) | 0.5-10% |
发泡性能 | 气液界面吸附形成稳定泡沫层 | ★★★★☆ | 与SLS相比泡沫更细腻但稳定性稍差 (参考:Cosmetics & Toiletries, 2020) | 1-15% |
温和性宣称 | 碳链长度分布可能减少蛋白变性 | ★★☆☆☆ | 体外角膜模型显示刺激性低于SLS 15-20%,但缺乏临床对照研究 (来源:厂商内部测试报告)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比例范围 |
---|---|---|---|
十二烷基硫酸钠 (C12) | Sodium Lauryl Sulfate | 强清洁力,高刺激性 | 20-35% |
十三烷基硫酸钠 (C13) | Sodium Tridecyl Sulfate | 中等清洁力 | 15-25% |
十四烷基硫酸钠 (C14) | Sodium Myristyl Sulfate | 温和性提升 | 20-30% |
十五烷基硫酸钠 (C15) | Sodium Pentadecyl Sulfate | 泡沫稳定性增强 | 15-25% |
关键化学特性
- 分子量: 280-320 g/mol (混合平均值)
- CMC (临界胶束浓度): 0.05-0.1 wt% (25°C)
- Krafft点: <10°C (适合冷水配方)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沐浴露/洗发水: 作为主清洁剂 (3-15%)
- 洗面奶: 与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 (1-5%)
- 牙膏: 次要发泡剂 (0.5-2%)
增效组合
-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降低刺激性,提升泡沫丰富度 (依据:Tenside Surf. Det. 2016)
- PEG-80 失水山梨醇月桂酸酯: 增强油污去除能力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估: 安全浓度上限10% (冲洗类产品) (参考:CIR 2016最终报告)
- 潜在风险:
- 可能破坏皮肤屏障 (经皮失水率增加15-30%)
- 眼部刺激性:兔眼测试Draize评分3.2/10 (5%溶液)
适用人群限制
- 推荐: 健康油性皮肤 (短期接触产品)
- 谨慎使用: 特应性皮炎、玫瑰痤疮患者
- 避免使用: 受损皮肤屏障期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策略
- 经济型清洁产品: 替代SLS的成本优化方案
- "温和"营销: 常与"比SLS更温和"关联 *注:此宣称缺乏严格临床对比数据*
消费者调查数据
- 68%消费者无法区分其与SLS的差异 (来源:2022年美容成分认知调查)
- 在"无硫酸盐"宣称产品中仍可能微量存在 (<1%)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总结
- 具可靠清洁性能的中等刺激性表面活性剂
- 碳链分布设计需平衡清洁力与温和性
未来方向
- 绿色合成: 生物基C12-15醇的开发应用
- 精准复配: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优化混合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