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100 羊毛脂

PEG-100 羊毛脂

PEG-100 羊毛脂
中文名:PEG-100 羊毛脂
英文名:PEG-100 LANOLIN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PEG-100 羊毛脂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PEG-100 羊毛脂(INCI: PEG-100 Lanolin)属于聚乙二醇化羊毛脂衍生物,是由天然羊毛脂经乙氧基化(PEG化)修饰得到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原料来源与生产

  • 天然来源:羊毛脂提取自绵羊(Ovis aries)皮脂腺分泌物 (参考: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03)
  • 化学修饰:通过与环氧乙烷(EO)在催化条件下反应,引入平均100摩尔数的聚乙二醇链
  • 纯度标准:通常要求游离PEG含量<1%,重金属残留<10ppm (依据:ISO 22716化妆品GMP标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乳化稳定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HLB≈14-16),形成稳定液晶结构 ★★★☆ (体外/配方研究充分) 在O/W乳液中可替代传统PEG-40氢化蓖麻油 (参考:Colloids and Surfaces B, 2015) 1-5%
保湿增效 PEG链增强水合能力,羊毛脂固醇类修复屏障 ★★☆ (体外+有限人体数据) 与神经酰胺协同提升TEWL降低效果达37% (注:小型人体试验n=25) 3-8%
"抗衰老辅助" 理论推测:可能促进活性物渗透 ★ (仅体外证据) 厂商宣称可提升视黄醇渗透率,但缺乏对照研究 未知
详细作用机制说明:

PEG-100羊毛脂的双重亲和作用源于其分子结构:羊毛脂部分(胆固醇酯+三萜醇)提供脂溶性,PEG链形成水合层。研究表明其能:

  • 在皮肤表面形成定向排列膜,减少水分蒸发(接触角降低15-20°)
  • 通过液晶相形成延长保湿持续时间(较普通羊毛脂延长2-3小时)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功能贡献
羊毛脂醇PEG醚 Lanosterol-PEG100
Cholesterol-PEG100
MW≈5000-6000 Da
熔点45-55℃
主要乳化/润肤组分
游离PEG链 HO-(CH₂CH₂O)₁₀₀-H 水溶性极强
吸湿性>300%
保湿增效
残留羊毛脂 Aliphatic alcohols
Terpene alcohols
含量<5%
脂溶性
屏障修复辅助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O/W乳液体系(出现频率>60%)
  • 清洁产品(沐浴露/卸妆油,占比15-20%)
  • 膏霜类(冷霜/护手霜,用量3-10%)

已验证协同组合

  • +神经酰胺NP:提升角质层水合度(+29% vs 单独使用) (依据:J Dermatolog Treat 2021)
  • +硅油:降低粘腻感同时保持延展性
  • +卡波姆:形成三维凝胶网络增强稳定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CIR评级:安全(浓度≤50%) (参考:CIR 2018最终报告)
  • 致痘性:显著低于原生羊毛脂(comedogenicity 1 vs 4)
  • 眼刺激:兔眼试验显示轻微刺激(Draize score 2.3/10)

适用人群注意

  • 推荐:干性/成熟肌、屏障受损皮肤
  • 慎用:PEG过敏史者(交叉反应率约0.3%)
  • 纯素认证:不符合(动物来源成分)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作为"改良型天然成分"营销,主要卖点:

  • 技术宣称:"高纯度PEG化技术保留羊毛脂益处"
  • 消费者认知:68%受访者认为"比传统羊毛脂更高级" (来源:Mintel 2022消费者调研)
  • 价格定位:较普通羊毛脂高30-50%(≈$45/kg)

7. 总结与展望

优势总结:

  • 平衡了天然羊毛脂的修复性与PEG的清爽使用感
  • 在多相体系中表现稳定的乳化性能

研究缺口:

  • 缺乏长期(>12周)人体功效数据
  • PEG链长度(100EO)的优化研究不足

未来方向:

  • 与生物发酵技术结合开发可持续来源类似物
  • 探索在经皮给药系统的应用潜力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