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蜡
地蜡

中文名:地蜡
英文名:OZOKERITE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黏度控制, 抗静电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报告:地蜡 (Ozokerite)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Ozokerite (地蜡)
来源与提取方式
- 天然来源:主要从特定地质层中开采的矿物蜡,常见于东欧、北美和亚洲部分地区 (依据:矿物学文献)
- 精制过程:通过溶剂萃取、漂白和过滤去除杂质,获得不同熔点等级的产品 (参考:化妆品原料生产工艺手册)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成膜与封闭 | 在皮肤表面形成物理性屏障,减少水分蒸发 | 强 (多项体外及临床研究) | 经皮水分流失(TEWL)降低效果与凡士林相当 | 5-20% |
配方稳定性增强 | 调节体系流变特性,防止油相分离 | 强 (配方应用研究) | 能显著提升乳化体系稳定性 | 1-5% |
皮肤修复辅助 | 可能通过维持湿润环境促进创伤愈合 | 中等 (有限临床证据) | 需与其他活性成分协同 | -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长链烃类 | C24-C45正构烷烃 | 熔点范围:58-100°C |
支链烷烃 | 异构烷烃混合物 | 影响柔韧性和黏附性 |
微量成分 | 环烷烃、芳香烃 | 含量通常<3%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固体化妆品:唇膏(15-25%)、止汗棒(10-15%)
- 乳化体系:膏霜(3-8%)作为稠度调节剂
- 特殊用途:脱毛蜡基质(30-50%)
典型协同成分
- 微晶蜡:改善结构稳定性
- 植物油:调节硬度和延展性
- 抗氧化剂:防止长链烃氧化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1 (安全) (参考:CIR 2016年评估报告)
- 致痘风险:低 (comedogenicity rating: 1)
- 过敏反应:极罕见 (依据:临床病例报告分析)
适用性限制
- 油性皮肤:高浓度可能引起闷痘
- 创伤皮肤:需医生指导下使用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现状
主要作为基础配方原料使用,较少单独宣传
消费者认知误区
- "天然矿蜡一定比合成蜡安全" (注:精制程度才是安全关键因素)
- "具有治疗功效" (注:仅为物理屏障作用)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优异的稳定性与兼容性
- 可调节的熔点和硬度
未来发展方向
- 分子量分级技术的应用
- 与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复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