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提取物
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提取物

中文名:地榆提取物
英文名:SANGUISORBA OFFICINALIS EXTRACT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提取物成分科学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EXTRACT
植物来源
- 科属:蔷薇科(Rosaceae)地榆属(Sanguisorba)
- 使用部位:通常为根部提取物,偶见全草提取
- 传统用途:中医用于止血、消炎、伤口愈合 (参考:《中国药典》2020年版)
提取工艺
- 常见方法:水提、乙醇提取或水醇复合提取
- 关键参数:提取温度控制(60℃以下保持活性)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抗炎作用 | 抑制NF-κB通路,降低TNF-α、IL-6等促炎因子表达 | 体外研究充分,人体试验有限 | 在LPS诱导的巨噬细胞模型中显示显著抑制效果 (依据:J Ethnopharmacol. 2017) | 0.1-1% |
抗氧化 | 清除ROS,激活Nrf2/ARE通路 | 体外及动物模型证实 | DPPH清除率IC50=12.5μg/mL (参考:Food Chem Toxicol. 2013) | 0.5-2% |
美白淡斑 |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体外IC50=0.38mg/mL) | 初步体外证据 | 注:尚未见临床功效报告 | 未知 |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抗炎机制: 地榆提取物中的三萜皂苷可通过抑制IKKβ磷酸化阻断NF-κB信号转导,在浓度为100μg/mL时对TNF-α的抑制率达78.3±5.6% (依据:Int Immunopharmacol. 2018)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皮肤相关性 |
---|---|---|---|
三萜皂苷 | Sanguisorbin A/B、Ziyuglycoside I/II | 分子量800-1200Da,水溶性 | 主要抗炎活性成分 |
鞣质 | 没食子酸、鞣花酸 | 多酚结构,易氧化 | 抗氧化、收敛作用 |
黄酮 | 槲皮素、山奈酚衍生物 | UV吸收特性 | 辅助抗氧化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舒缓修复类: 与积雪草苷、红没药醇复配
- 抗氧化精华: 与维生素E、阿魏酸协同
- 注:pH敏感(建议5-7)
增效组合
- 透明质酸: 提升皮肤屏障修复效果 (厂商临床测试报告)
- 神经酰胺: 联合改善特应性皮炎症状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数据
- CIR评估: 1-5%浓度安全 (参考:CIR 2016)
- 致敏性: 报告率<0.3%
适用禁忌
- 慎用情况: 破损皮肤(高浓度鞣质可能刺激)
- 配伍禁忌: 强碱性成分(pH>8导致沉淀)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分布
- 高端线应用: 37%含地榆的宣称"中药护肤"产品定价>¥300 (来源:2022美业白皮书)
- 宣称重点: "古方精粹"+"科学验证"双标签
认知误区
- "纯天然=绝对安全" (忽视浓缩提取物的生物活性)
- "即时止血=快速修复" (混淆传统用途与现代护肤机制)
7. 总结与展望
优势: 多靶点抗炎机制明确,适合敏感性皮肤护理
局限: 美白等部分功效需更多临床验证
研究方向: 纳米载体技术提高三萜皂苷经皮吸收率 (前沿:J Control Release.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