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基/癸基葡糖苷
辛基/癸基葡糖苷
中文名:辛基/癸基葡糖苷
英文名:CAPRYLYL/CAPRYL GLUCOSIDE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1
功效:表面剂
成分简介
辛基/癸基葡糖苷是一种由葡萄糖和辛醇、癸醇衍生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用作温和的清洁剂和乳化剂。它能有效去除皮肤表面的污垢、油脂和杂质,同时产生细腻低刺激的泡沫,提升使用体验。作为乳化剂,它帮助稳定油水混合物,确保乳液、霜类产品质地均匀。其温和特性使它对皮肤刺激性低,适合敏感肌肤、婴...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辛基/癸基葡糖苷 (Caprylyl/Capryl Glucoside) 全面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Caprylyl/Capryl Glucoside
化学分类: 非离子型糖苷表面活性剂
原料来源与制备
- 天然来源: 通过可再生植物资源合成
- 糖基部分:源自玉米、马铃薯或木薯的葡萄糖
- 烷基链部分:源自椰子油或棕榈仁油的辛醇(C8)和癸醇(C10)脂肪酸醇
- 合成工艺: Fischer糖苷化反应
- 葡萄糖与辛醇/癸醇混合物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脱水缩合
- 经中和、漂白、过滤等精制工序获得高纯度产物 (参考:Green Chemistry, 2003)
- 物理形态: 常温下为透明至微浊粘稠液体(通常为50-70%活性物水溶液)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基础: 两亲性分子结构(亲水葡萄糖头基 + 亲油烷基链)赋予其表面活性,通过降低表面张力实现清洁功能,同时保持高皮肤相容性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温和清洁 | 通过胶束形成包裹油脂/污垢,不破坏角质层脂质结构 | 强效证据 | 离体皮肤测试显示其对角质层脂质双分子层的扰动显著低于SLS (依据: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0) | 3-15% |
| 降低刺激 | 大分子头基阻碍蛋白质变性,形成水合保护层 | 强效证据 | 人体斑贴试验(HRIPT)显示刺激指数仅为传统SLES的1/10 (参考:Dermat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15) | 2-10% |
| 增溶/乳化 | 形成层状液晶相结构包裹油相 | 强效证据 | 相行为研究证实其能形成稳定的层状相和海绵相 (来源:Colloids and Surfaces A, 2008) | 0.5-5% |
| 泡沫稳定 | 增强液膜弹性和排液延缓 | 中等证据 | 与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复配可提升泡沫稳定性35% (依据:厂商应用数据) | 4-8% |
| *皮肤屏障修复* | 推测通过维持角质层水合作用间接支持 | 理论推测 | 无直接修复证据,但临床显示使用后TEWL值低于刺激性表活 (注:此功效需配合修复成分)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功能意义 |
|---|---|---|---|
| 主活性物 | 辛基葡糖苷 癸基葡糖苷 |
平均分子量:~350g/mol HLB值:12-14 |
提供表面活性与清洁力 |
| 微量组分 | 游离脂肪醇 残余葡萄糖 无机盐 |
<2% 总含量 电导率 <500µS/cm |
影响粘度与冻融稳定性 |
| 特征参数 | 烷基链分布 C8:C10比例 |
典型比例 60:40 或 70:30 折光指数 1.45-1.47 |
决定溶解性及泡沫特性 |
结构特征
分子式: C14H28O6 (辛基) / C16H32O6 (癸基)
关键化学键: β-糖苷键(酶解稳定性优于α型)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产品类型
- 清洁类: 洗面奶/沐浴露/洗发水 (主表面活性剂)
- 乳化体系: 卸妆乳/洁面膏 (助乳化剂)
- 特殊品类: 婴儿护理/敏感肌专用/有机产品
最佳协同组合
- 泡沫增强:
-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1:0.5-1比例)
- 月桂基葡糖苷 (提升泡沫丰厚度)
- 粘度调节:
- 氯化钠/柠檬酸钠 (盐增稠效应)
- 丙烯酸类增稠剂 (需注意pH兼容性)
- 温和性增效:
- 甘油/PCA钠 (降低脱脂力)
- 泛醇/红没药醇 (抗刺激协同)
配方注意事项
- pH范围: 最佳稳定性 pH 5.0-7.5 (酸性条件可能水解)
- 温度敏感性: 避免长期 >45°C 储存
- 防腐挑战: 需强化防腐体系 (易滋生葡萄糖利用菌)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国际认证:
- ECOCERT/COSMOS 有机认证认可
- CIR评估为"安全使用" (浓度上限15%) (参考:CIR报告, 2010)
- 致敏性: HRIPT测试显示极低致敏率 (<0.1%)
- 眼刺激性: 体外角膜模型测试显示温和性优于多数表活
适用人群与禁忌
- 推荐人群:
- 敏感性/特应性皮肤
- 婴幼儿 (欧盟允许用于婴儿湿巾)
- 医美术后护理
- 使用注意:
- 严重脂溢性皮炎急性期需谨慎
- 葡糖苷酶缺乏症患者避免接触 (理论风险)
环境安全性
- 生物降解性: 28天降解率 >98% (OECD 301标准)
- 生态毒性:
- 鱼类LC50 >100mg/L
- 藻类EC50 >50mg/L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价格区间: 中高端(较传统SLES成本高2-3倍)
- 宣称热点:
- "绿色化学" 代表成分
- 欧盟ECOCERT认证天然原料
- 低敏性验证 (通过皮肤基金会测试)
- 增长领域: 婴儿护理 (+12% CAGR), 敏感肌专属产品 (+9% CAGR)
消费者认知分析
- 正面认知:
- 天然来源(葡萄糖+植物醇)
- 环境友好(可生物降解)
- 温和性(无泪配方关联)
- 认知误区:
- *过度解读"修复"功能* (注:仅具温和性,无主动修复证据)
- 混淆"无添加"与"无防腐" (实际需强化防腐)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优势总结
- 安全性卓越: 经证实的低刺激/低致敏特性
- 环境相容性: 可再生原料与完全生物降解特性
- 配方多功能性: 兼具清洁/乳化/增溶功能
技术局限性
- 低温稳定性差(易结晶)
- 单独使用泡沫丰富度不足
- 高浓度可能产生粘腻感
研究前沿展望
- 结构修饰: 开发支链烷基葡糖苷改善低温稳定性
- 递送系统: 构建葡糖苷-脂质体复合载体 (体外研究阶段)
- 微生物组研究: 对皮肤菌群的影响机制探索 (初步证据)
行业应用趋势
从单一清洁剂向多功能基质发展,尤其在敏感肌屏障修复配方中作为基础架构成分,与神经酰胺/胆固醇等脂质复配构建仿生清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