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二醇

辛二醇

辛二醇
中文名:辛二醇
英文名:OCTANEDIOL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辛二醇 (Caprylyl Glycol)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Caprylyl Glycol (1,2-辛二醇)

化学分类

脂肪族二元醇

来源与生产

  • 主要来源:石油衍生原料经催化加氢反应合成
  • 替代来源:通过蓖麻油水解获得的癸酸/辛酸酯化还原
  • 合成路线:辛醛在碱性条件下进行Cannizzaro反应或催化氢化
  • 纯度标准:化妆品级要求纯度≥99%,重金属残留≤10ppm (依据:ISO 16128天然指数标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范围
保湿剂 形成氢键网络增强角质层水合作用;降低TEWL(经皮水分流失) 强效证据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验证)
0.5%浓度使角质层含水量提升18% (Corneometer®测量) 0.2-1%
防腐增效剂 破坏微生物细胞膜完整性;抑制ATP合成酶活性 强效证据
(ISO 11930挑战测试)
使苯氧乙醇防腐效率提升4倍 (对绿脓杆菌) 0.5-2%
促渗透剂 暂时扰动角质层脂质排列;降低活性物分子间作用力 中等证据
(体外透皮实验)
使维C透皮率提高35% (Franz扩散池法) 1-3%
肤感调节剂 降低表面张力;调控配方结晶行为 强效证据
(流变学研究)
减少膏霜"蜡感"评分42% (消费者盲测) 0.3-1.5%
抗氧化增效* 可能通过稳定自由基中间体 理论推测
(体外化学模型)
延长维E抗氧化周期1.8倍 (Rancimat法) 未知

*注:抗氧化增效作用主要为实验室化学模型数据,缺乏完整皮肤生物学证据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属性类别 参数特征 技术意义
分子结构 C8H18O2,直链1,2-二醇 双亲性结构决定多功能性
分子量 146.23 g/mol 小分子利于透皮
log P值 1.38 (辛醇/水分配系数) 最佳亲水亲油平衡点
熔点 -40°C 液态便于配方应用
表面张力 28.5 mN/m (25°C) 强润湿铺展能力
氢键受体 2个羟基 水合能力关键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乳化体系: 膏霜/乳液 (使用率82%)
  • 水剂产品: 爽肤水/精华 (使用率67%)
  • 清洁产品: 洗面奶/卸妆液 (使用率45%)
  • 防晒产品: 提高SPF值稳定性 (使用率78%)

关键协同效应

  • 防腐增效:
    • 与苯氧乙醇:破坏G-菌外膜
    • 与乙基己基甘油:协同抑制真菌
  • 稳定性提升:
    • 与丁二醇:共结晶抑制配方析出
    • 与硅弹性体:降低体系粘度波动
  • 功效增强:
    • 与透明质酸:延长保湿持续时间
    • 与烟酰胺:降低透皮刺激峰值

配方注意事项

  • pH适用范围:3.0-10.0 (超出范围可能水解)
  • 避免与强氧化剂直接混合
  • 高浓度(>3%)可能影响泡沫稳定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 (最高安全等级)
    (CIR Expert Panel, 2019)
  • 致敏率: 0.23% (临床斑贴测试)
    (Dermatitis, 2020)
  • 眼刺激性: 兔眼测试未观察到刺激

适用人群

  • 推荐: 敏感性肌肤 (降低防腐剂用量)
  • 推荐: 痤疮肌肤 (无致粉刺性)
  • 慎用: 严重屏障受损肌肤 (可能产生短暂刺痛)

法规状态

  • 中国《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最高历史用量:5%
  • 欧盟化妆品法规(EC) No 1223/2009:允许使用
  • 日本化妆品标准:无限制要求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核心定位: "绿色防腐体系关键成分"
  • 高端产品使用率:92% (vs 大众产品58%)
  • 2023年全球用量增长率:11.2%

消费者认知

  • 正确定位认知率:仅34% (多数误认为保湿剂)
  • 清洁美妆认证接受度:78%产品标注"无传统防腐剂"
  • 过度宣称: "天然来源"(实际为半合成)

市场趋势

  • 与苯甲酸/山梨酸替代品组合增长
  • 微生物组友好型防腐方案核心成分
  • 无水配方稳定剂需求上升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

  • 不可替代性: 兼具保湿/防腐/促渗/稳定四重功能
  • 安全性优势: 显著降低传统防腐剂用量
  • 配方普适性: 广泛兼容各类剂型

技术挑战

  • 天然来源生产成本过高
  • 高纯度(>99.5%)工艺瓶颈
  • 极端pH环境稳定性局限

未来方向

  • 与益生元复配的微生物组精准调控
  • 分子修饰提升热稳定性
  • 生物催化绿色合成路径开发

专家建议

在配方中采用0.8-1.5%浓度区间,配合苯氧乙醇(0.2-0.5%)可构建高效低刺激防腐体系,同时发挥其辅助保湿和肤感优化功能。避免过度强调"天然"属性,着重传播其科学防腐替代价值。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