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酸乙酯
肉桂酸乙酯

中文名:肉桂酸乙酯
英文名:ETHYL CINNAM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报告:肉桂酸乙酯 (Ethyl Cinnamate)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Ethyl Cinnamate (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
化学标识
- CAS号: 103-36-6
- 分子式: C11H12O2
- 化学结构: 肉桂酸与乙醇形成的酯类化合物
天然来源与提取
天然存在于:
- 植物来源: 肉桂树皮(Cinnamomum verum)、罗勒(Ocimum basilicum)、草莓(Fragaria spp.)等
- 提取方式: 蒸汽蒸馏法/溶剂萃取法 (天然来源),工业级多为化学合成
- 合成路径: 肉桂酸与乙醇在酸催化下的酯化反应 (来源: 有机合成化学基础, 2020)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紫外线吸收 | 通过共轭双键系统吸收UVB射线(280-320nm),转化为热能释放 | ★★★☆ (体外及离体皮肤研究证实) | 在模拟皮肤模型中显示SPF增强效应 (来源: Photochem. Photobiol. Sci., 2018) | 1-5% (需复配) |
抗氧化 | 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激活Nrf2/ARE通路 | ★★★ (体外细胞实验证实) | 在成纤维细胞中降低ROS水平达42% (来源: J. Agric. Food Chem., 2015) | 0.1-1% |
香料/增香剂 | 激活嗅觉受体,提供特征性甜香、辛香气息 | ★★★★ (感官评价确认) | 欧盟允许香料添加浓度最高0.002% (来源: EU CosIng数据库) | 0.0001-0.002% |
抗炎作用* | 可能抑制COX-2和TNF-α表达 | ★☆ (初步体外研究) | 小鼠巨噬细胞模型显示炎症因子抑制 (来源: Phytother. Res., 2016) | 未确定 |
抗菌* | 破坏微生物细胞膜完整性 | ★★ (体外微生物实验) | 对痤疮丙酸杆菌MIC=0.125% (来源: J. Appl. Microbiol., 2020) | 未确定 |
*注:抗炎与抗菌功效主要基于体外研究,缺乏充分人体临床试验证据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特性类别 | 参数 | 影响与应用 |
---|---|---|
物理性质 | 淡黄色液体,密度1.05g/cm³,沸点271°C | 需避光保存,高温配方稳定性佳 |
溶解性 |
|
限用于油基/醇基体系,需增溶剂用于水剂 |
光吸收特性 | 最大吸收波长λmax=278nm (UVB区) | 作为辅助紫外线吸收剂,需与UVA吸收剂复配 |
化学稳定性 | pH稳定范围4-8,遇强碱水解 | 避免与高pH值成分(如纯VC)直接配伍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产品类型
- 防晒产品:作为辅助UVB吸收剂
- 香水/香体产品:定香剂
- 抗衰精华:抗氧化组分
- 皂类/清洁产品:香料保留
增效配伍组合
- 紫外线防护:+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 (提升SPF值) + 氧化锌 (扩展UVA防护)
- 抗氧化网络:+ 维生素E (再生氧化态) + 阿魏酸 (协同自由基清除)
- 香料稳定:+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降低挥发性)
配方注意事项
- 在乳化体系中需后段添加防止高温水解
- 与金属离子可能螯合,需添加螯合剂(如EDTA二钠)
- 香料用途时需符合IFRA浓度限制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估:安全浓度最高0.002% (作为香料成分,来源: CIR 2016)
- 致敏性:欧盟SCCS确认为接触性过敏原 (发生率1.3-3.5%)
- 光毒性:无显著光毒性报告 (3T3 NRU试验阴性)
适用人群警示
- 禁忌:香料过敏者、湿疹急性期
- 孕期慎用:缺乏妊娠期安全性数据
- 儿童产品:不建议用于3岁以下儿童护肤品
法规状态
- 中国目录:《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收录
- 欧盟:列入化妆品过敏原清单(No. 1223/2009 Annex III)
- 日本:限制香料用途浓度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中端防晒/抗衰产品辅助成分
- "天然香料"概念产品的溢价要素
- 东南亚传统草药化妆品常见组分
宣称趋势分析
- 科学支持宣称:UVB吸收、抗氧化
- 过度营销宣称:"天然抗菌"、"抗炎修复" (缺乏充分人体证据)
- "肉桂提取物"概念常模糊单体成分功效
消费者认知偏差
- 与药用肉桂功效错误关联
- 混淆肉桂酸乙酯与肉桂醛的安全性
- 高浓度天然成分等同安全的误解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
- 多效辅助成分:UVB吸收 + 抗氧化 + 香料
- 天然来源概念支持
- 配方兼容性较广
应用局限
- 单一成分防晒效率有限 (需复配)
- 致敏性限制高浓度使用
- 部分功效证据等级不足
研究展望
- 透皮吸收与代谢途径研究
- 人体抗炎功效验证试验
- 微胶囊化技术降低致敏风险
- 与新型防晒剂(如TriAsorB)的协同效应探索
专家建议
作为功能性成分时:
- 防晒产品建议浓度1-3%
- 抗氧化配方建议浓度0.1-0.5%
- 严格标注香料过敏原信息
- 避免在破损皮肤产品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