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油酰胺 DEA

大豆油酰胺 DEA

大豆油酰胺 DEA
中文名:大豆油酰胺 DEA
英文名:SOYAMIDE DEA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大豆油酰胺 DEA (Soyamide DEA)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INCI名称: Soyamide DEA (大豆油酰胺 DEA)

化学分类: 脂肪酸酰胺衍生物,乙醇胺化合物 (依据:IUPAC命名规则)

天然来源与工业制备

  • 天然来源: 以大豆油(Glycine max)中的脂肪酸为主要原料 (参考:USDA植物数据库)
  • 合成路径: 大豆脂肪酸与二乙醇胺(DEA)通过酰胺化反应生成 (依据:有机合成化学手册)
  • 纯度标准: 工业级通常含>85%活性成分,残留二乙醇胺需控制在<0.5% (参考:ISO 22716化妆品GMP标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主要生物活性与科学证据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乳化稳定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形成液晶结构 ★★★☆ (强实验室证据) 电镜观察证实其可形成层状液晶相 (Journal of Colloid Science, 2018) 1-5%
泡沫增强 降低表面张力,增加气泡弹性 ★★★☆ (多项配方测试) Ross-Miles测试显示泡沫体积提升40% (Tenside Surfactants Detergents, 2016) 2-8%
保湿辅助 可能通过角质层脂质重组增强水合 ★☆☆☆ (理论推测) 体外皮肤模型显示短期TEWL降低12% (未发表数据) 未知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主成分 大豆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 HLB值8-10,熔点45-55℃
副产物 游离二乙醇胺 需控制在<0.5% (CIR限制)
脂肪酸组成 亚油酸(50%)+油酸(30%)酰胺 影响乳化性能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领域

  • 洗发产品: 与SLES复配增强泡沫稳定性
  • 沐浴露: 降低其他表活的刺激性
  • 乳化体系: 作为W/O型辅助乳化剂

已验证协同成分

  • 阴离子表活: 月桂醇硫酸酯钠(SLS)
  • 两性表活: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 油相组分: 轻质矿物油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要点

  • CIR评估: 安全浓度≤10% (含DEA杂质<0.5%) (参考:CIR 2016最终报告)
  • 潜在风险: 亚硝胺形成可能(需避免与硝酸盐配伍)
  • 敏感肌测试: 48小时封闭斑贴试验显示<2%刺激率 (厂商安全档案)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成本效益型辅助表活使用,但因DEA争议逐渐被新型酰胺替代。消费者对其"天然来源"认知度较高,但专业机构更关注其杂质控制。

7. 总结与展望

大豆油酰胺DEA是经典型多功能配方助剂,但其发展受限于DEA安全争议。未来可能通过超纯化工艺结构修饰提升安全性,在可持续配方中仍有潜在价值。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