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酯)类/乙烯醇异癸酸酯交联聚合物钠
丙烯酸(酯)类/乙烯醇异癸酸酯交联聚合物钠

中文名:丙烯酸(酯)类/乙烯醇异癸酸酯交联聚合物钠
英文名:SODIUM ACRYLATES/VINYL ISODECANOATE CROSSPOLYMER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黏度控制
成分详细分析
丙烯酸(酯)类/乙烯醇异癸酸酯交联聚合物钠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Sodium Acrylates/Vinyl Isodecanoate Crosspolymer
CAS号: 52261-01-1
化学类别: 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交联型丙烯酸酯共聚物)
来源与生产
- 工业化来源: 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需严格控制交联度与分子量分布 (参考:聚合物化学合成工艺标准)
- 主要供应商: Lubrizol、Clariant、BASF 等专业化工企业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成膜与长效保湿 | 在皮肤表面形成三维网状薄膜,降低经皮水分流失率(TEWL) | 强(多项临床测试) | 12小时TEWL降低达35% (依据:2018年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临床研究) | 0.5-2% |
控油与哑光效果 | 通过异癸酸酯侧链的疏水性吸附皮脂,同时薄膜平滑角质层 | 中等(体外+有限人体试验) | 4小时吸油量达150%自重 (来源:厂商技术白皮书) | 1-3% |
"抗污染屏障" | 理论上可阻挡PM2.5颗粒附着 | 弱(仅体外模拟) | *注:缺乏真实环境下的临床验证*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丙烯酸酯主链 | 丙烯酸钠单元 | 提供亲水性、薄膜弹性与离子响应性 |
疏水改性侧链 | 乙烯醇异癸酸酯 | 赋予脂溶性与吸附能力(HLB值≈6) |
交联结构 |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典型交联剂) | 控制溶胀度(通常<5%水膨胀率)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防晒产品: 提升防水性(与二氧化钛兼容性良好)
- 哑光控油乳: 常与硅石、聚甲基硅氧烷复配
- 长效粉底: 作为弹性网络支撑色粉
增效组合
- 甘油+透明质酸: 形成"水库-薄膜"双层保湿体系
- 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 改善铺展性与轻薄感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 1(安全,无使用浓度限制)(参考:2020年CIR最终报告)
- 致敏性: 极低(未检出游离单体残留)
- *注:含丙烯酸酯结构,理论上有极个别敏感肌可能出现刺痒感*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出现在高端哑光妆前乳与持妆粉底中,厂商多强调"72小时持妆"等概念,但实际测试数据通常支持8-12小时效果。
7. 总结与展望
该聚合物在控油持妆领域具有明确优势,未来可能向智能响应薄膜(如pH/温度感应)方向发展(目前处于实验室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