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酯)类/辛基丙烯酰胺共聚物
丙烯酸(酯)类/辛基丙烯酰胺共聚物

中文名:丙烯酸(酯)类/辛基丙烯酰胺共聚物
英文名:ACRYLATES/OCTYLACRYLAMIDE COPOLYMER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丙烯酸(酯)类/辛基丙烯酰胺共聚物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INCI名称: Acrylates/Octylacrylamide Copolymer
化学类别: 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丙烯酸酯类共聚物)
来源与生产
- 合成来源: 通过丙烯酸酯单体与辛基丙烯酰胺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
- 常见形态: 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预分散液(通常为30-40%水分散体系)
- 关键供应商: Lubrizol(商品名: Carbopol® Ultrez 20系列)、BASF、Ashland等(来源: 厂商技术资料)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主要作用机制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成膜与定型 | 聚合物链在溶剂挥发后形成三维网状薄膜结构 | 强(多项物理化学测试证实) | 薄膜具有优异弹性(断裂伸长率>200%)和中等硬度(依据: 聚合物材料学分析) | 0.5-5% |
防水防汗 | 疏水性辛基侧链与交联结构阻碍水分子渗透 | 中等(离体皮肤模型测试) | 人工汗液测试显示4小时防水保持率>80%(参考: 2017年J. Cosmet. Sci.研究) | 2-8% |
"毛孔隐形" | 薄膜光学折射效应与物理填充 | 理论推测(缺乏直接影像学证据) | 注:此宣称主要基于消费者主观感受评估 | N/A |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该共聚物的成膜性能源于其独特的分子设计:丙烯酸酯提供骨架刚性,辛基丙烯酰胺引入疏水支链,二者比例(通常3:1至5:1)决定薄膜的柔韧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证实其与角质层的氢键相互作用(依据: 2019年Int. J. Cosmetic Sci.)。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丙烯酸酯单体 | 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 | 提供聚合物主链,Tg约-10至105℃ |
功能单体 | 辛基丙烯酰胺 | C8烷基链赋予疏水性(log P≈5.2) |
交联剂 | 二乙烯基苯(微量) | 控制溶胀度(通常Qeq<1.5) |
关键结构参数
- 分子量: 50万-200万Da(SEC测定)
- 玻璃化温度(Tg): 35-60℃(DSC测定)
- 溶解度: 乙醇/水混合体系(通常需pH>7完全溶解)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定型产品: 发胶(3-8%)、睫毛膏(1-3%)
- 防水产品: 防晒霜(2-5%)、彩妆底妆(1-4%)
- 特殊体系: 油包水乳化剂(与PEG-30二聚羟基硬脂酸酯协同)
增效组合
协同成分 | 作用原理 | 典型比例 |
---|---|---|
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 | 改善薄膜铺展性与光泽度 | 1:2至1:4(聚合物:硅油) |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铵盐 | 增强抗结块性能 | 1:1复配 |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1-5%用量)(参考: 2014年CIR最终报告)
- 潜在风险:
- 可能加重机械性痤疮(occlusive effect)注:基于个案报告,缺乏流行病学数据
- 眼周使用可能引发刺激(OEAT测试阳性率3.2%)
适用性指南
皮肤类型 | 适用性 | 注意事项 |
---|---|---|
油性皮肤 | ★★★☆ | 需配合控油成分避免闷痘 |
敏感肌 | ★★☆ | 建议先做patch test |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价格带: 中高端($20-$50产品占比62%)
- 宣称重点: "长效持妆"(78%), "防水防脱"(65%), "轻薄无感"(53%)(来源: 2022年美妆市场调研)
消费者反馈
- 正面评价: 定型力强(4.2/5分),不泛白(3.8/5分)
- 负面评价
难卸除(28%投诉率),偶发搓泥(19%)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平衡了定型力与舒适度的"黄金标准"聚合物
- 配方兼容性优于传统PVP/VA共聚物
发展方向
- 生物降解改性(当前研究阶段)
- 响应性聚合物(pH/温度触发降解)注:处于实验室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