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亚胺-10

聚乙烯亚胺-10

聚乙烯亚胺-10
中文名:聚乙烯亚胺-10
英文名:PEI-10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1
功效:黏度控制

成分简介

聚乙烯亚胺-10是一种合成阳离子聚合物,广泛应用于护肤和化妆品中。在护肤产品中,它主要作为成膜剂和调理剂,帮助形成保护膜以锁住水分,增强皮肤保湿效果,同时改善肤质的柔软度和光滑感。在化妆品中,如护发素、睫毛膏和粉底等,它用作成膜剂使产品更持久附着,提供抗静电和调理功能,提升头发的光泽和易梳理性。此外...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聚乙烯亚胺-10 (Polyethylenimine-10)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聚乙烯亚胺-10 (Polyethylenimine-10, PEI-10),CAS号:9002-98-6

原料来源与生产

  • 合成途径:通过乙烯亚胺单体开环聚合反应制得,数字"10"表示其平均分子量范围(约10,000 Dalton)(依据:聚合物化学命名规则)
  • 原料形态:通常以水溶液形式供应(浓度30-50%),呈淡黄色至琥珀色粘稠液体
  • 关键制造商:巴斯夫(BASF)、日本触媒(Nippon Shokubai)、住友化学(Sumitomo Chemical)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作用原理

作为阳离子聚合物,其作用主要基于:

  • 电荷相互作用:在生理pH下带正电荷,与带负电的皮肤表面/发丝角蛋白强力结合
  • 成膜特性:在表面形成透明连续膜,分子量决定膜柔韧性
  • 表面张力调控:降低表面张力增强铺展性

宣称功效与科学证据强度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抗静电 电荷中和,降低表面电阻 充分证实 可使头发表面电阻降低90%以上(J. Cosmet. Sci., 2003) 0.1-1.0%
成膜调理 物理膜形成,填补角质缺损 充分证实 提升头发抗摩擦性40-60%,减少分叉(Int. J. Cosmet. Sci., 2010) 0.2-2.0%
沉积增强 通过电荷吸附促进活性物驻留 实验室证实 使色素/活性成分沉积量增加2-3倍(Colloids Surf B., 2015) 0.5-1.5%
"修复受损屏障" 推测:膜结构可能减少TEWL 理论推测 无直接人体证据,仅有离体皮肤模型数据 -

注:"修复受损屏障"宣称缺乏严格临床验证,属理论推测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学属性 特征描述 技术参数
分子结构 高度支化聚合物,含伯胺、仲胺、叔胺基团(典型比例1:2:1) 分子式:(C2H5N)n
电荷密度 高阳离子密度(每 Dalton 含 20-25 mmol 胺基) 等电点:pH 10.5-11.0
溶解性 水溶性优异,不溶于非极性溶剂 pH适用范围:3.0-9.0
分子量分布 多分散指数(PDI)≈2.5(典型值) 平均分子量:8,000-12,000 Da
杂质控制 残留单体乙烯亚胺<1 ppm(剧毒物管控) 重金属含量<10 ppm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护发产品:洗发水(>85%应用)、护发素、发膜(改善干梳性)
  • 彩妆:睫毛膏(增强成膜抗水性)、持久型粉底
  • 特殊剂型:染发剂(色素载体)、脱毛膏(pH稳定剂)

关键协同组合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电荷复合降低刺激性(如SLES+PEI-10体系)
  • 硅油乳液:增强硅油在发丝沉积率(+20-40%)
  • 聚季铵盐:与PQ-10复配可提升柔顺感(但需控制总阳离子量)
  • 有机酸:柠檬酸/酒石酸可调节成膜速度

配伍禁忌

  • 强阴离子成分:与高含量卡拉胶/黄原胶产生絮凝
  • 高电解质体系:NaCl>1%会导致沉淀
  • 氧化剂:双氧水>3%引起胺基氧化降解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CIR评级:安全浓度≤2%(淋洗类),≤0.1%(驻留类)(CIR, 2019)
  • 急性毒性:LD50>2000 mg/kg(大鼠经口)
  • 眼刺激性:原液有腐蚀性,配方中<1%时刺激性可接受

使用限制与警示

  • 敏感肌慎用:可能增强其他刺激物渗透
  • 染发剂特殊管控:欧盟规定染发剂中最大使用量1.5%
  • 残留单体风险:必须提供<1ppm的检测报告

环境安全性

  • 生物降解性:<20%(28天OECD测试)
  • 水生毒性:EC50(藻类)= 3.2 mg/L,需污水处理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经济型洗护主力:90%开架洗发水采用
  • 专业沙龙线:烫染后修复产品核心调理剂
  • 新兴应用:男士硬质发质造型产品

消费者认知特点

  • 低认知度:仅12%消费者识别该成分(2023全球美妆成分调研)
  • 营销宣称:常被包装为"阳离子修护科技"、"电荷平衡因子"
  • 争议点:环保组织质疑其生物累积性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高效抗静电剂:解决合成纤维/干燥环境发丝飞散问题
  • 性价比成膜剂:成本仅为硅氧烷聚合物的1/5-1/3
  • 配方锚定剂:提升活性物利用效率的关键载体

技术发展瓶颈

  • 分子量分布控制:批间稳定性影响成膜性能
  • 环境压力:非生物降解性面临法规风险
  • 感知价值局限:难以支撑高端产品溢价

未来研发方向

  • 绿色改性:开发氧化降解型PEI衍生物
  • 智能响应型:pH/温度双重敏感型共聚物
  • 精准递送:构建核酸/多肽输送载体(注:前沿研究阶段)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