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亚胺-1500

聚乙烯亚胺-1500

聚乙烯亚胺-1500
中文名:聚乙烯亚胺-1500
英文名:PEI-1500
别名:PEI、PEI-1500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成膜剂、粘合剂、头发调理剂、抗静电

成分简介

聚乙烯亚胺-1500是一种阳离子聚合物,常用于护肤和化妆品中。在护肤品中,它主要作为增稠剂和乳化稳定剂,帮助改善产品质地,使乳液或霜剂更均匀顺滑;同时可能辅助保湿,增强皮肤柔软感。在化妆品中,尤其在头发护理产品如洗发水和护发素中,它作为调理剂,能减少头发静电、防止缠结,并提升柔顺度和光泽。此外,在彩...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聚乙烯亚胺-1500 (Polyethylenimine-1500)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Polyethylenimine-1500

化学分类与来源

  • 化学类别:阳离子型合成聚合物
  • 分子量范围:约1200-1800 Da (1500为平均分子量)
  • 化学结构:重复单元为-CH2CH2NH-的支链聚合物,含伯胺、仲胺、叔胺基团
  • 原料来源
    • 工业合成:通过乙烯亚胺开环聚合制备
    • 商业原料:通常以30-50%水溶液形式供应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作用机制

通过阳离子特性与带负电荷的皮肤/毛发表面结合,形成定向分子层。其作用主要基于:

  • 静电吸附:质子化胺基(-NH3+)与角蛋白(-COO-)结合
  • 成膜性:在表面形成透明、连续的聚合物膜
  • 表面电荷中和:降低静电排斥,改善配方铺展性

宣称功效与科学证据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发用调理剂 中和毛小皮负电荷,减少静电,改善梳理性 ★★★☆ (体外&临床证实) 临床测试显示梳力降低≥40% (0.1-0.5%) (J. Cosmet. Sci., 2003) 0.05-0.8%
成膜剂 在表面形成透明聚合物膜,提供瞬时紧致感 ★★★☆ (体外证实) 离体皮肤测试显示膜厚0.2-1μm (Skin Res Technol, 2011) 0.1-1%
活性物输送 通过电荷相互作用携载阴离子活性物 ★★☆☆ (体外证据) 体外模型显示对透明质酸的携载效率>80% (Int J Cosmet Sci, 2015) 0.3-2%
"抗衰老" 推测通过机械支撑暂时减少细纹 ★☆☆☆ (理论推测) 注:仅为瞬时物理填充效果,无细胞级抗衰证据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特性类别 具体参数 技术意义
电荷密度 高 (每分子含多个胺基) 增强与角蛋白结合力,但可能增加刺激性
支化度 高 (典型支化率20-30%) 影响成膜柔韧性与溶解性
pH敏感性 pKa≈8-11 (伯胺pKa≈10,仲胺≈8) 在酸性配方中质子化程度更高
溶解性 水溶,不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限制配方体系选择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产品类型

  • 洗发水/护发素 (核心应用,占比>70%)
  • 定型啫喱/慕斯
  • 即时紧致面膜/精华
  • 彩妆底霜

关键协同成分

  • 阴离子聚合物 (如聚丙烯酸):通过聚电解质复合增强成膜性
  • 硅油:补充滑爽感,减少PEI粘腻感
  • 多元醇 (甘油/丙二醇):降低配方刺激性
  • 避免配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LS)可能引起沉淀

配方技术要点

  • 最适pH范围:3.5-5.5 (完全质子化状态)
  • 添加阶段:建议水相低温(<40℃)加入
  • 电解质耐受性:有限,高盐浓度易导致絮凝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估:允许使用浓度≤2% (淋洗类),≤0.5% (驻留类) (CIR, 2006)
  • 急性毒性:LD50>2000mg/kg (大鼠口服)
  • 致敏性:HRIPT测试阴性 (0.5%)

使用限制与警示

  • 眼部产品禁用:可能引起严重刺激
  • 敏感肌慎用:有报告显示0.8%浓度致刺痛率≈12% (Contact Derm, 2010)
  • 避免破损皮肤使用

环境考量

生物降解性差(OECD 301B测试<10%),需关注水处理系统清除效率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现状

  • 定位:专业沙龙线护发产品核心成分
  • 价格区间:中高端 ($40-80/kg)
  • 宣称趋势:多标注为"阳离子调理聚合物"而非化学名

消费者认知特点

  • 正向感知:即时顺滑效果显著(>90%可感知)
  • 认知误区:常与"蛋白质修复"功效混淆
  • 清洁争议:28%消费者报告需更强清洁力去除残留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与局限

  • 优势:高效调理剂,低成本实现即时感官提升
  • 局限:驻留类产品应用受限,环境可持续性挑战

技术演进方向

  • 改性趋势:乙氧基化降低刺激性
  • 智能递送:pH响应型药物载体开发
  • 绿色替代:生物基阳离子聚合物探索 (如壳聚糖衍生物)

总体评价

作为经典阳离子聚合物,在护发领域保持不可替代地位,但需严格遵循安全浓度,并在新产品开发中平衡功效与可持续性需求。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