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二醇山嵛酸酯

丁二醇山嵛酸酯

丁二醇山嵛酸酯
中文名:丁二醇山嵛酸酯
英文名:BUTYLENE GLYCOL BEHENAT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丁二醇山嵛酸酯(Butylene Glycol Behenate)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Butylene Glycol Behenate

CAS号: 42232-42-4

化学结构: 丁二醇与山嵛酸的酯化产物,分子式 C26H52O4

来源与生产

  • 天然来源: 山嵛酸可从植物油脂(如芥子油、花生油)中提取,但该成分通常为半合成产物 (参考:Fats and Oils Handbook, 1998)
  • 合成途径: 通过丁二醇与山嵛酸在催化剂作用下酯化反应制得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润肤剂 填充角质层间隙,减少经皮水分流失(TEWL) 强(多项体外及临床研究) 与皮肤脂质结构相似,可改善皮肤屏障功能 (依据: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05) 1-5%
增稠/稳定剂 分子链形成网状结构,增加体系粘度 中(实验室测试数据) 在乳化体系中表现优于单一醇类 (来源:厂商技术资料) 0.5-3%
抗氧化辅助 可能通过酯键减缓自由基反应 弱(初步体外研究) 仅在小鼠成纤维细胞试验中观察到轻微抗氧化效应 (注:此机制需更多验证) 未知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丁二醇山嵛酸酯的润肤作用主要基于其与皮肤天然脂质的相似性。山嵛酸(C22:0)是超长链脂肪酸,其酯化产物能有效嵌入角质层脂质矩阵,通过以下途径发挥作用:

  • 降低TEWL值平均达17-23%(浓度3%)(临床测试n=30, 2019)
  • 与神经酰胺协同时可提升皮肤水合度28%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酯类化合物 丁二醇单山嵛酸酯
丁二醇双山嵛酸酯
  • 熔点:45-55℃
  • HLB值:~4(亲油性)
  • 稳定性:pH 3-9范围内稳定
潜在杂质 未反应山嵛酸
丁二醇残留
工业级产品中含量<1% (需符合ICH Q3C标准)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膏霜/乳液: 作为主要润肤基质(占比3-8%)
  • 防晒产品: 增强SPF活性物的分散性
  • 彩妆: 改善唇膏/粉底延展性

已验证的协同组合

  • 与神经酰胺: 屏障修复效率提升1.7倍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 2016)
  • 与硅弹性体: 产生独特的"柔焦"肤感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1(安全)(2015年评估报告)
  • 刺激性: 兔眼测试未显示刺激(浓度10%)
  • 致痘性: comedogenicity评分0-1(极低)

适用人群

  • 推荐: 干性/屏障受损皮肤
  • 慎用: 对长链脂肪酸酯敏感者(罕见)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该成分在市场上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 定位: 中高端护肤品的"隐形"基质成分
  • 宣称趋势: 多与"屏障修复"概念捆绑
  • 消费者认知度: 较低(通常不主动宣传)

7. 总结与展望

丁二醇山嵛酸酯作为多功能酯类,其核心价值在于:

  • 经证实的润肤与配方稳定作用
  • 优良的安全性和兼容性

未来研究方向可能聚焦于:

  • 与微生物组互作机制
  • 纳米载体中的应用潜力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