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 14815

CI 14815

CI 14815
中文名:CI 14815
英文名:CI 14815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专业化妆品成分科学报告:CI 14815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分类

CI 14815(Colour Index编号14815)是一种合成偶氮染料,化学名称为1-(2,4-二甲基苯基偶氮)-2-萘酚(1-(2,4-Dimethylphenylazo)-2-naphthol)。

主要用途:化妆品着色剂(红色至橙色色调),常见于唇膏、腮红、指甲油等彩妆产品(依据:欧盟化妆品法规(EC) No 1223/2009附录IV)

来源与生产

  • 合成来源:通过重氮化反应将2,4-二甲基苯胺与2-萘酚偶联制备
  • 纯度要求:化妆品级需去除未反应原料及重金属杂质(参考:FDA 21 CFR 74.2258)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色彩附着 分子偶氮结构(-N=N-)与角质层蛋白形成非共价键结合 ★★★☆(充分证实) 体外实验显示染色效率与pH值相关(pH 5-7最佳)(来源: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2)
抗氧化辅助 萘酚结构可能提供电子转移(理论推测) ★☆☆☆(证据不足) 注:厂商宣称,无公开研究验证其显著抗氧化活性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主要着色成分 1-(2,4-二甲基苯基偶氮)-2-萘酚 分子量:290.34 g/mol,λmax:485 nm(乙醇)
常见杂质 2-萘酚残留物 需控制≤0.1%(化妆品安全标准)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彩妆体系:与二氧化钛/云母配合调节色度
  • 稳定性优化:需配合抗氧化剂(如BHT)防止光降解

协同成分

  • 硅油基载体:增强附着持久性
  • 成膜剂:丙烯酸酯共聚物提升抗转移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浓度≤3%)(依据:CIR 2016年评估报告)
  • 潜在风险:偶氮染料过敏(发生率<0.2%)

适用性限制

  • 禁用范围:不可用于眼部即时染色产品
  • 孕妇慎用:缺乏穿透性研究数据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现状

主要作为经济型红色染料应用于开架彩妆,2022年全球市场占比约12%(来源:Cosmetic Ingredient Market Report)

消费者认知误区

  • "天然等同"宣称:实际为完全合成分子
  • 过度担忧致癌性:现有数据未显示遗传毒性(参考:EFSA Journal 2019)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总结

作为经典偶氮染料,CI 14815在色彩稳定性成本效益方面表现突出,但创新潜力有限。

未来方向

  • 纯度提升:超滤技术减少杂质
  • 微胶囊化:可能降低接触过敏风险(实验阶段)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