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僵菌提取物

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提取物

白僵菌提取物
中文名:白僵菌提取物
英文名:BEAUVERIA BASSIANA EXTRACT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提取物专业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物种背景

INCI名称: BEAUVERIA BASSIANA EXTRACT

物种分类: 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虫草菌科(Cordycipitaceae),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昆虫病原真菌 (参考:真菌分类学数据库MycoBank)

提取方法与来源

  • 常见提取方式: 发酵产物经溶剂(如水或乙醇)提取后浓缩
  • 商业化来源: 多采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的液态发酵培养 (依据:工业微生物学应用研究)
  • 关键生产控制点: 菌株选择、培养基成分、发酵周期(通常72-120小时)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抗菌/痤疮改善 分泌抗菌肽(如beauvericin)抑制Cutibacterium acnes生长;破坏细菌生物膜 体外研究强支持 在0.5%浓度下对痤疮丙酸杆菌抑制率达89% (来源: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2018) 0.1-1%
抗氧化 多糖成分清除ROS;激活Nrf2/ARE通路 细胞实验证据 提取物显示DPPH清除能力(IC50=32μg/mL) (来源:Mycobiology, 2019) 待确认
皮肤屏障修复 推测可能通过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分化 理论推测 *注:仅发现其代谢产物对HaCaT细胞有增殖作用 无数据
详细抗菌机制与证据:

白僵菌产生的环状六肽beauvericin可通过以下途径发挥抗菌作用:

  • 破坏细胞膜完整性:作为离子载体导致K+泄漏
  • 抑制细菌ATP合成:干扰线粒体功能
  • 下调痤疮丙酸杆菌的tlr2基因表达 (依据: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20)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皮肤相关活性
肽类 Beauvericin, Bassianolide 环状结构,脂溶性 抗菌、抗炎
多糖 β-葡聚糖 水溶性高分子 抗氧化、免疫调节
酶类 几丁质酶 pH稳定范围4-7 *可能参与角质代谢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最佳载体: 水性精华(pH5-6)、凝胶类痤疮治疗产品
  • 稳定性注意: 避免与强氧化剂(如过氧苯甲酰)直接配伍

增效组合

  • 抗菌协同: 茶树精油、壬二酸
  • 抗氧化增强: 维生素E、积雪草提取物
  • 避免组合: 广谱抗生素(可能降低真菌活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数据

  • CIR评估: 目前无公开安全评估报告 (需进一步安全性数据)
  • 过敏风险: 真菌过敏者慎用
  • 孕妇慎用: Beauvericin在高剂量下显示胚胎毒性 (细胞实验数据)

适用肤质

  • 优先适用: 油性/痤疮性皮肤
  • 谨慎使用: 敏感肌建议先做斑贴测试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主要宣称: "微生物组平衡"、"天然抗菌"概念
  • 价格区间: 中高端($40-$80/30ml)

认知现状

消费者对真菌来源成分接受度逐步提高,但需教育:

  • 正面认知: 生物技术、可持续性
  • 顾虑点: "活菌"误解(实际使用灭活提取物)

7. 总结与展望

现有优势:

  • 独特抗菌机制,对耐药性痤疮菌株有效
  • 多靶点作用(抗菌+抗氧化)

研发方向:

  • *需开展临床级安全性评估
  • 优化发酵工艺提高活性物得率
  • 探索其在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潜力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