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及茎提取物
白及(BLETILLA STRIATA)茎提取物

中文名:白及茎提取物
英文名:BLETILLA STRIATA STEM EXTRACT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白及(BLETILLA STRIATA)茎提取物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BLETILLA STRIATA STEM EXTRACT
植物来源与特征
- 科属: 兰科(Orchidaceae)白及属(Bletilla)
- 常用部位: 茎(假鳞茎)(传统中医常用干燥块茎)
- 地理分布: 东亚地区(中国、日本、韩国)
传统应用与现代提取
传统中医用于止血、伤口愈合和皮肤炎症。现代提取多采用水醇提取法或超临界CO₂萃取技术(厂商可能采用专利提取工艺)。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保湿与屏障修复 | 促进丝聚蛋白(filaggrin)表达,增加天然保湿因子(NMF) | 体外研究+离体皮肤模型 | 0.5-2%浓度可提升角质层含水量28%(J Ethnopharmacol, 2016) | 0.5-3% |
抗炎舒缓 | 抑制NF-κB通路,降低IL-6、TNF-α等促炎因子 | 体外研究+小鼠模型 | 对UVB诱导的皮肤炎症抑制率达67%(Int J Mol Sci, 2018) | 1-5% |
抗氧化 | 理论推测:多糖成分可能清除自由基 | 体外ORAC测试 | ORAC值约3500 µmol TE/g(需人体验证) | 未知 |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抗炎功效
2019年研究显示,白及提取物中的联苄类化合物可抑制COX-2表达(IC50=12.3 μM),效果与阿斯匹林相当(Fitoterapia, 2019)。在特应性皮炎模型中,2%提取物应用4周后,临床评分改善42%。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皮肤相关性 |
---|---|---|---|
多糖类 | Bletilla glucomannan(白及葡甘露聚糖) | 分子量50-500 kDa,水溶性 | 成膜保湿、伤口愈合促进 |
联苄类 | Bleformin A/B, Blestriacin | 脂溶性,UV吸收280nm | 抗炎、抗菌活性 |
菲类衍生物 | Bletilol A/B | 黄色结晶,乙醇可溶 | 理论抗氧化(需验证)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舒缓修复类:与积雪草苷、红没药醇复配
- 保湿精华:配合透明质酸、神经酰胺
- 注:水醇提取物需注意配方pH值稳定性(理想pH 5-7)
已验证的协同组合
- +马齿苋提取物:抗炎效果提升1.8倍(体外联合测试数据)
- +泛醇:加速屏障修复(TEWL降低协同效应)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数据
- CIR评估:未发现系统毒性(最大测试浓度5%)
- 皮肤刺激性:兔模型显示无刺激(OECD 404标准)
- 致敏风险:LLNA测试阴性,但兰科植物过敏者需谨慎
适用人群
推荐用于敏感肌、屏障受损皮肤,避免用于开放性伤口(传统外用需专业指导)。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 亚洲市场定位:"汉方草本"概念的高端护肤线
- 消费者认知调查:78%用户关联"天然修复"属性(2022年韩国消费者调研)
- 注:部分产品夸大"美白"功效缺乏足够证据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共识:白及提取物在保湿和抗炎方面有可靠数据支持,其多糖成分的生物粘附性值得进一步开发。
研究缺口:缺乏标准化的活性标记物和长期人体临床研究。
应用前景:在医用敷料和微创术后护理领域具有开发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