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酸丁酯

苯甲酸丁酯

苯甲酸丁酯
中文名:苯甲酸丁酯
英文名:BUTYL BENZOAT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苯甲酸丁酯 (Butyl Benzoate)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Butyl Benzoate
  • CAS号: 136-60-7
  • 化学式: C11H14O2
  • IUPAC名称: Butyl benzoate

来源与制备

苯甲酸丁酯通常通过苯甲酸正丁醇的酯化反应合成,采用酸催化(如硫酸或对甲苯磺酸)或酶催化工艺(来源:Organic Synthesis Collective Volume, 1943)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溶剂与载体 作为非极性溶剂,溶解脂溶性活性成分(如防晒剂、香精),增强配方稳定性 高(广泛工业应用验证) 与多种UV过滤器(如阿伏苯宗)兼容性良好(参考:Cosmetics & Toiletries, 2018) 5-30%
肤感调节剂 低黏度特性降低配方油腻感,快速铺展形成轻质膜 中(基于物理性质测试) 蒸发速率介于乙醇和硅油之间(来源:厂商技术资料) 3-15%
"促进渗透" 可能暂时扰动角质层脂质排列 低(体外模型推测) 注:无直接人体证据,需谨慎宣称 未确定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芳香族酯类 苯甲酸丁酯(主成分≥98%)
  • 分子量: 178.23 g/mol
  • 沸点: 249-250°C
  • log P: 3.05(中等亲脂性)
常见杂质 苯甲酸、丁醇(痕量) 需控制≤0.5%(依据:IFRA标准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防晒产品:奥克立林胡莫柳酯协同提升UV过滤器溶解度
  • 香水/香精: 作为固定剂延长香气持久性
  • 彩妆: 改善睫毛膏、眼线液的防水性能

配伍禁忌

聚丙烯酸类增稠剂(如卡波姆)可能降低体系粘度,需调整pH或添加乳化剂(来源:Personal Care Magazine, 2020)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评估

  • CIR评估: 1%浓度下"安全"(2016年复审)(参考:CIR Final Report)
  • 皮肤刺激性: 未稀释时可能引起轻微刺激(兔模型LD50>5g/kg)
  • 致敏风险: 极低(HRIPT测试阴性)

适用人群限制

避免用于破损皮肤眼部黏膜注:孕妇使用数据不足,建议谨慎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行业应用现状

  • 主要作为功能性溶剂而非营销卖点出现
  • 在"轻质无油"宣称产品中应用增长(2021-2025 CAGR 4.2%)(来源:Euromonitor)

消费者关注点

常被与苯甲酸酯类防腐剂混淆,需明确区分其非防腐功能注:部分品牌因名称相似性主动避免使用

7. 总结与展望

苯甲酸丁酯作为经典酯类溶剂,在配方技术上具有明确价值,但需:

  • 加强作用机制研究(尤其是渗透增强假说验证)
  • 开发高纯度工艺以减少杂质致敏风险
  • 通过消费者教育化解命名误解

报告生成依据:CIR评估文件、PubMed文献检索、行业技术白皮书及厂商安全数据表(截至2023年6月)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