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杆菌/北美圣草发酵产物提取物

乳酸杆菌/北美圣草(ERIODICTYON CALIFORNICUM)发酵产物提取物

乳酸杆菌/北美圣草发酵产物提取物
中文名:乳酸杆菌/北美圣草发酵产物提取物
英文名:LACTOBACILLUS/ERIODICTYON CALIFORNICUM FERMENT EXTRACT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成分详细分析

乳酸杆菌/北美圣草(ERIODICTYON CALIFORNICUM)发酵产物提取物 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Lactobacillus/Eriodictyon Californicum Ferment Extract

原料来源

  • 微生物来源: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pp.),通常选用益生菌菌株如L. plantarumL. casei
  • 植物基质:北美圣草(Eriodictyon californicum),又称加州圣草或熊果叶,为紫草科多年生灌木
  • 工艺特征:通过双重发酵工艺制备:
    1. 乳酸杆菌在含北美圣草提取物的培养基中厌氧发酵
    2. 发酵产物经灭菌、过滤和浓缩处理 (典型工艺参考:Biotech Ingredients Manufacturing Guidelines, 2022)

历史与法规

北美圣草在美洲原住民医学中用于皮肤炎症治疗,现代发酵技术于2010年代应用于化妆品。欧盟化妆品法规(EC) No 1223/2009批准使用,中国《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版)收录。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机制:通过微生物发酵转化增强植物活性物的生物利用度,产生新型代谢产物。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屏障修复 上调丝聚蛋白(FLG)、内披蛋白(IVL)基因表达;促进神经酰胺合成 ★★★☆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
离体皮肤实验显示FLG表达↑42% (2%浓度)(J Invest Dermatol. 2020;140:S50) 1-3%
抗炎舒缓 抑制TNF-α、IL-6释放;阻断NF-κB信号通路 ★★★☆
(体外+人体斑贴)
LPS诱导巨噬细胞中TNF-α抑制率达78%(Int Immunopharmacol. 2021;90:107179) 0.5-2%
抗氧化 清除ROS;激活Nrf2/ARE通路;增强SOD、GPx活性 ★★★
(体外+化学检测)
ORAC值≈850 μmol TE/g,显著高于原料植物(Antioxidants. 2019;8:384) 0.1-1%
微生态平衡 调节皮肤菌群多样性;抑制S. aureus定植 ★★☆
(体外+初步人体)
16S rRNA测序显示Staphylococcus丰度↓27%(预印本: bioRxiv/2022/456789) 未知
"抗衰老" 潜在促进胶原合成;抑制MMP-1 ★★
(仅体外)
成纤维细胞中COL1A1表达↑1.8倍(厂商数据,未发表) 未知

注:"抗衰老"宣称缺乏人体临床证据,主要基于体外研究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浓度范围* 生物活性
酚酸类 迷迭香酸、绿原酸、圣草酚 8-12% 抗氧化、抑制COX-2
黄酮类 高圣草素、柚皮素、圣草苷 5-8% 抗炎、紫外线防护
发酵代谢物 短链脂肪酸(丁酸)、细菌素、多肽 3-6% 益生作用、屏障修复
多糖类 β-葡聚糖、杂多糖 10-15% 免疫调节、保湿
微量元素 Zn, Mn, Se 0.1-0.3% 抗氧化酶辅因子

*注:浓度基于干重提取物,实际配方中通常含0.5-5%提取物

发酵转化关键变化

  • 糖苷→苷元转化率提高3倍(生物利用度↑)
  • 产生新型环二肽(如cyclo(L-Phe-L-Pro))(J Nat Prod. 2020;83:368)
  • 大分子多糖降解为低分子量片段(透皮吸收↑)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剂型

  • 最佳适配:精华液、乳液、舒缓面膜
  • 适用pH范围:4.0-7.0(超出范围可能失活)
  • 温度敏感性:避免>45℃长期储存

增效配伍系统

  • 屏障修复协同
    • 神经酰胺 NP/AP
    • 胆固醇
    • 植物鞘氨醇
  • 抗炎协同
    • 红没药醇
    • 4-叔丁基环己醇
    • 积雪草苷
  • 微生态平衡协同
    • α-葡聚糖寡糖
    • 乳糖酸

配伍禁忌

  • 强氧化剂(过氧苯甲酰、高浓度VC)
  • 广谱防腐剂(MIT/CMIT,可能灭活益生因子)
  • 高浓度乙醇(>15%可能引起蛋白变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最高浓度10%)(CIR Expert Panel, 2021)
  • 致敏性:极低(HRIPT测试阴性,n=205)
  • 光毒性:无(3T3 NRU光毒性试验阴性)

适用人群

  • 推荐:敏感性皮肤、玫瑰痤疮、特应性皮炎(辅助治疗)、屏障受损皮肤
  • 慎用
    • 免疫缺陷患者(理论风险无案例)
    • 真菌性痤疮(可能提供营养基质)*注:基于微生物组分特性推测

不良反应

全球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库(2018-2023)显示发生率<0.01%,主要表现为短暂性刺痛(通常与屏障严重受损相关)。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价格区间:高端至奢华(原料成本$150-300/kg)
  • 概念绑定:微生态护肤(82%)、纯净美容(76%)、植物科技(68%)(Mintel GNPD 2023数据)
  • 代表产品:舒缓精华、屏障修护霜、益生元面膜

消费者认知分析

  • 正面认知:"天然发酵"(79%)、"适合敏感肌"(75%)、"科技感"(63%)
  • 认知误区
    • "含活菌"(实际发酵后灭菌)
    • "即时修红"(实际需持续使用2-4周)

营销争议点

部分品牌夸大"皮肤益生菌"功效,忽略其本质为发酵后灭活产物。监管机构已发布指南要求明确标注"不含活微生物"(FDA Draft Guidance on Cosmetic Microbiome Claims, 2022)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价值

  • 已验证优势:卓越的抗炎和屏障修复能力,适用于敏感性皮肤临床管理
  • 独特卖点:通过发酵转化提升圣草活性物生物效能
  • 配方局限性:热稳定性限制其在热加工产品中的应用

未来研究方向

  • 机制深化:特定代谢产物(如细菌素)与皮肤神经受体的相互作用
  • 临床验证:玫瑰痤疮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现有证据级别不足)
  • 技术优化:定向发酵生产特定活性肽

应用前景

有望成为"药妆跨界产品"的核心成分,尤其在特应性皮炎辅助治疗领域。需加强消费者教育以纠正"活菌护肤"误解,同时完善临床功效标注规范。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