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 77891

CI 77891

CI 77891
中文名:CI 77891
英文名:CI 77891
别名:
安全性: 6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色料, 防晒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分析报告:CI 77891(二氧化钛)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CI 77891是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INCI)中对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的编号标识,化学式为TiO2

来源与制备

  • 天然来源:主要存在于金红石、锐钛矿等矿物中(需经提纯处理)
  • 工业制备:通过氯化法或硫酸法从钛铁矿中提取,经高温氧化生成高纯度微粒(化妆品级需进一步表面处理)

(依据:USGS矿物年鉴及工业制备专利文献)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物理性防晒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UVB/UVA防护 通过折射和散射紫外线,尤其对UVB(280-320nm)和短波UVA(320-350nm)有效 高度证实 粒径>100nm时主要反射UVB,纳米化后(<100nm)可增强UVA散射 2-25% (与配方体系相关)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二氧化钛的禁带宽度为3.2eV,需紫外线激发才能产生电子-空穴对,因此其防晒作用主要为物理屏蔽而非化学吸收。临床研究显示,含10% TiO2的配方可提供SPF15-30的防护(取决于颗粒分散度)

(参考: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B: Biology 2017)

其他宣称功效

  • 遮盖性:白色颜料特性可遮盖红斑或色素沉着 (注:需配合色料调节肤色适配性)
  • "抗污染屏障"厂商宣称其颗粒可吸附环境污染物,但缺乏临床证据支持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化妆品级处理
无机金属氧化物 TiO2晶体(锐钛矿/金红石型) 折射率2.7(金红石型更高),密度4.23g/cm³ 表面硅/铝包膜处理(改善分散性)
纳米颗粒 粒径10-100nm TiO2 比表面积>35m²/g,紫外散射效率提升 必须进行表面亲油化改性

(来源:ISO 24444:2019 防晒测试标准中TiO2特性定义)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防晒产品:与氧化锌(ZnO)复配实现广谱防护
  • 彩妆:粉底/BB霜中作为白色基底和物理遮盖剂
  • 功能性护肤品:宣称"矿物防护"的敏感肌产品

关键协同成分

  • 氧化锌:互补UV防护范围(TiO2+ZnO覆盖280-400nm)
  • 硅油类:改善纳米颗粒分散稳定性
  • 表面处理剂:三乙氧基辛基硅烷等增强与有机相相容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要点

  • 非纳米形式:CIR评估为安全(浓度≤25%)(参考:CIR 2013报告)
  • 纳米颗粒:需确保无经皮渗透(表面处理可降低风险)
  • 吸入风险:粉末产品中需警示呼吸系统暴露风险

适用人群与禁忌

  • 推荐:敏感肌、术后皮肤等需避免化学防晒剂的情况
  • 慎用:纳米颗粒配方对儿童的安全性数据尚不充分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高端线:强调"纯物理防晒"概念,与氧化锌捆绑营销
  • 大众市场:作为低成本防晒剂广泛用于开架产品

认知误区

  • "天然矿物质绝对安全"忽视表面处理剂可能带来的接触性过敏风险
  • 纳米颗粒渗透争议现有证据显示完整皮肤屏障下渗透量极低

7. 总结与展望

作为经长期验证的物理防晒剂,CI 77891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纳米化技术的应用仍需更完善的穿透性研究。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 表面改性技术提升分散性和透明度
  • 与新型抗氧化剂的协同体系开发
  • 针对纳米颗粒的标准化安全评估框架

(行业趋势分析:PCHi 2023技术峰会报告)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