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 77820

CI 77820

CI 77820
中文名:CI 77820
英文名:CI 77820
别名:
安全性:
4
5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色料

成分详细分析

专业化妆品成分分析报告:CI 77820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通用描述

CI 77820是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INCI)中用于标识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的着色剂编号,主要用于提供白色或不透明效果。

来源与生产

  • 天然来源:主要存在于钛矿石(如金红石、钛铁矿)(参考:矿物学数据库)
  • 工业制备:通过硫酸法或氯化法从矿石中提取并精制(依据:工业化学制备标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范围
物理防晒 通过反射/散射UVB和短波UVA(280-350nm) ★★★★☆ (充分证实) 纳米化后增强广谱防护能力(Photodermatol Photoimmunol Photomed 2009) 5-25%
遮盖与修饰 高折射率(n=2.7)产生强光散射 ★★★★★ 粒径>200nm时最佳遮盖效果(J Cosmet Sci 2005) 1-15%
抗氧化辅助 理论上可能减少自由基生成 ★☆☆☆☆ 体外实验显示部分UV过滤效果(厂商提供资料) 无明确数据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无机氧化物 TiO2 分子量79.87,熔点1843℃
晶体结构 锐钛矿/金红石型 金红石型更稳定,UV吸收更强
表面处理 硅/铝/锆包覆 改善分散性,降低光催化活性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领域

  • 防晒产品:与氧化锌协同增强SPF值
  • 彩妆:粉底、遮瑕膏的核心遮盖成分
  • 护肤品:某些美白产品的辅助成分

增效组合

  • 氧化锌:互补UV吸收谱,提升SPF稳定性(J Invest Dermatol 2010)
  • 有机防晒剂:如奥克立林,弥补长波UVA防护缺口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安全(非纳米级)(CIR 2016)
  • 吸入风险:纳米颗粒需谨慎处理
  • 光催化活性:表面处理可有效降低

适用人群

  • 推荐:敏感肌、儿童防晒
  • 慎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喷雾产品)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作为"物理防晒"的代表成分,常被宣传为"天然""温和"的替代选择,但实际工业制备过程与天然性无关。(注:需纠正消费者认知偏差)

7. 总结与展望

CI 77820作为经典物理防晒和遮盖剂,其安全性已获广泛验证。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 纳米颗粒的表面改性技术
  • 与新型防晒系统的协同配伍
  • 光催化活性消除技术的完善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