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氧化钛
氮氧化钛
中文名:氮氧化钛
英文名:TITANIUM OXYNITRIDE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防晒剂、着色剂
成分简介
氮氧化钛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用作颜料和功能性添加剂。在护肤品中,它常被用于防晒产品,因其能反射和散射紫外线,提供物理防晒保护,同时帮助减少皮肤暴露于有害光线下的损伤。此外,它可能作为填充剂或增稠剂,提升产品质地和稳定性。在化妆品中,氮氧化钛因其金属光泽和耐久性,常用于眼影、粉底和唇...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氮氧化钛(Titanium Oxynitride)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Titanium Oxynitride(氮氧化钛)
化学式: TiOxNy(x、y比例可变,取决于合成工艺)
- 物理形态: 通常为纳米级粉末,呈现金属光泽的深色固体
- 来源与合成: 通过物理气相沉积(PVD)或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合成,控制氮气和氧气的比例可调节其光学与电学特性 (依据: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2018)
- 历史应用: 最初用于太阳能电池和半导体涂层,近年扩展至化妆品领域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功效与科学证据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广谱防晒 | 通过氮掺杂调节能带结构,增强对UVA/可见光的吸收能力 | 强(体外&薄膜模型) | 在370-500nm波段吸收率比传统TiO₂提升40% (依据:Photochemical & Photobiological Sciences, 2020) | 配方中2-5% |
| 抗氧化 | 表面缺陷位点捕获自由基,氮空位促进电子转移 | 中等(体外研究) | 清除DPPH自由基效率达68%(1mg/mL)(参考: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 2021) | 未明确 |
| "智能"光调节 | 理论推测: 根据环境光照自动调节透明度 | 弱(专利宣称) | *注:仅厂商实验室数据,无第三方验证*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 非化学计量比化合物 | TiOxNy (0<x<2, 0<y<1) | 晶体结构随N含量从锐钛矿→金红石转变 |
| 表面修饰基团 | 羟基(-OH)、氨基(-NHx) | 影响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 |
| 常见杂质 | TiN、TiO₂ | 需控制<5%以保证光学纯度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高SPF防晒产品: 与氧化锌复配可覆盖全光谱
- 抗老化精华: 与维生素E协同增强抗氧化网络
- 彩妆底妆: 利用其独特灰调修正肤色
增效组合
- 金属氧化物: 与Fe₂O₃共研磨可产生虹彩效应
- 硅油包裹: 提升分散稳定性并降低 photocatalytic活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皮肤渗透性: 纳米颗粒经完整皮肤吸收率<0.03% (依据:FDA GRAS Notice 945)
- 光催化活性: 氮掺杂显著降低ROS生成(较TiO₂减少80%)
- 敏感肌测试: 在5%浓度下刺激性评分1.2(0-5级)
使用限制
- 避免与高浓度酸类(pH<3)配伍
- 雾化吸入风险(喷雾类产品慎用)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作为"新一代智能防晒"概念的核心成分,主要出现在:
- 高端科技护肤线(单价>$80/30mL)
- "矿物友好"防晒产品(替代传统TiO₂)
- *注:63%消费者误认其为"纯物理防晒"*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突破传统TiO₂的光谱局限,但生产成本高出4-6倍
*待解决问题:* 长期环境累积数据不足,需要更完善的回收降解方案
研发方向: 精准调控N/O比的"定制化"材料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