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黄油

蛋黄油

蛋黄油
中文名:蛋黄油
英文名:EGG OIL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蛋黄油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来源

INCI名称: Egg Yolk Oil (蛋黄油)

生物来源: 禽类(Gallus gallus domesticus)卵黄经分离、纯化与精制获得的脂质提取物 (参考:J Cosmet Sci, 2012)

制备工艺

  • 主流提取方法: 低温离心分离结合溶剂萃取法(常用乙醇或超临界CO₂)
  • 精制步骤: 脱胆固醇处理(部分产品)、脱色与除味工艺 (依据:Food Chemistry, 2018)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屏障修复 补充角质层脂质(神经酰胺类似物),增强板层小体分泌 ★★★☆ (体外+动物实验) 在SD大鼠模型中显示可提升角质层含水量38% (J Dermatol Sci, 2015) 5-15%
抗氧化 维生素E衍生物(α-生育酚)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 ★★★ (体外验证) DPPH清除率IC50=0.2mg/mL,优于部分植物油脂 (Food Chem Toxicol, 2016) 3-10%
抗衰老 推测通过卵磷脂促进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 ★☆ (初步研究) 体外实验显示10μg/mL浓度可轻微刺激I型胶原mRNA表达 未知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屏障修复机制: 蛋黄油含12-18碳链脂肪酸(如棕榈酸、油酸)与胆固醇酯,其比例(约3:1:1)接近天然皮肤脂质组成,可插入受损的角质层脂质矩阵中恢复其连续性 (参考:Br J Dermatol, 2017)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皮肤相关活性
甘油三酯 三油酸甘油酯(占40-55%) 非极性,粘度中等 封闭剂,减少TEWL
磷脂类 卵磷脂(PC,15-22%) 两亲性,HLB≈4 促进脂质体渗透,模拟板层小体
固醇类 胆固醇(3-8%) 结晶性固体 稳定脂质双层结构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形式

  • 乳霜/乳液: 常与鲸蜡醇、硬脂酸等配伍构建O/W体系
  • 精华油: 与角鲨烷、玫瑰果油复配(比例通常1:3:1)

增效组合

  • 神经酰胺NP: 互补脂质组成,提升屏障修复效率 (临床测试显示协同使用后TEWL降低27%)
  • 泛醇: 增强角质层水合作用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数据

  • CIR评级: 1(安全)(CIR 2019 Final Report)
  • 致敏率: <0.2%(蛋类过敏者慎用)

适用建议

  • 最佳适用: 干性至极干性皮肤、屏障受损状态
  • 慎用情况: 急性湿疹发作期(可能影响渗透性)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孕婴护理: 利用"天然哺育"概念(如预防妊娠纹霜)
  • 药妆修复线: 常与神经酰胺组合营销

认知偏差

  • "纯天然更安全"误区: 忽视精制工艺对去除过敏原的关键作用

7. 总结与展望

现存优势: 独特的脂质谱系使其在屏障修复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工艺成熟度较高。

未来方向: 需更多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其抗衰宣称,微胶囊化技术可能提升稳定性。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