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 16255

CI 16255

CI 16255
中文名:CI 16255
英文名:CI 16255
别名:
安全性: 5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色料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CI 16255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CI 16255是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系统(INCI)中定义的着色剂编号,对应酸性红18(Acid Red 18),属于合成染料中的偶氮染料类。

来源与生产

  • 化学合成来源:通过苯胺衍生物的重氮化反应与萘酚磺酸偶联合成
  • 主要制造商:全球多家精细化工企业生产,需符合化妆品级纯度标准
  • 历史应用:最初作为纺织染料开发,现主要用作化妆品着色剂(注:需区分工业级与化妆品级纯度差异)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范围
色彩修饰 通过分子共轭结构选择性吸收/反射特定波长光线 充分证实 光谱分析显示λmax≈507nm(水溶液) 0.01-0.5%
"皮肤抗氧化" 理论推测可能通过萘酚结构电子转移 缺乏证据 无直接研究数据支持 N/A
详细光谱特性分析:

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表明,CI 16255在水溶液中呈现典型单峰吸收,摩尔消光系数ε≈2.1×104 L·mol-1·cm-1,其颜色表现受pH值影响显著:酸性条件下为橙红色(pH<3),中性至碱性条件下转为蓝红色(依据:Color Chemistry, 3rd ed.)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主结构 7-hydroxy-8-[(E)-(4-sulfonaphthalen-1-yl)diazenyl]naphthalene-1,3-disulfonic acid 三磺酸基修饰的偶氮萘酚衍生物
典型杂质 未反应中间体、异构体 需控制≤0.1%(化妆品级标准)
金属离子 Na+/K+盐形式 影响溶解度和稳定性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唇部产品:口红(0.1-0.3%)、唇彩
  • 面部彩妆:腮红、液体粉底
  • 指甲产品:指甲油(需注意溶剂兼容性)

配方注意事项

  • pH敏感性:在酸性配方中颜色更稳定
  • 离子强度:高电解质浓度可能导致盐析
  • 氧化还原:避免与强氧化剂配伍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评估

  • 皮肤刺激性:未破损皮肤使用安全(依据:CIR 2016评估)
  • 眼刺激风险:避免接触黏膜
  • 光毒性:未报告显著风险

监管状态

  • 欧盟:允许用于非粘膜接触化妆品(EC No 1223/2009)
  • 中国:列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准用着色剂清单
  • 限制条件:不得用于眼部化妆品(参考:FDA 21 CFR 74.2258)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作为经济型红色调着色剂,CI 16255在大众彩妆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但面临天然色素的市场冲击。消费者主要关注其:

  • 色彩饱和度:被评价为"明亮樱桃红"效果
  • 持久性:中等偏上(4-6小时)
  • "不含重金属"宣称(需厂商提供检测证明)

7. 总结与展望

CI 16255作为经典合成着色剂,其色彩性能成本优势已充分验证,但技术创新空间有限。未来发展方向包括:

  • 纯度提升:降低杂质引发的过敏风险
  • 微胶囊化:改善与配方基质的兼容性
  • 生物降解性改进(注:目前尚未有突破性进展)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