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 16255
CI 16255

中文名:CI 16255
英文名:AKA102
别名:无
安全性:
5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色料
成分详细分析
专业化妆品成分分析报告:CI 16255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类型
CI 16255,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系统中的标准编号,属于合成着色剂类别。
来源与历史
- 化学来源:人工合成的偶氮类染料 (注:具体合成路径通常为商业机密)
- 首次应用:20世纪中期开始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领域 (来源:化妆品工业历史文献)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即时染色效果 | 染料分子与角质层表面蛋白质可逆性结合 | 强 (依据:多项体外吸附实验) | pH依赖性染色特性,酸性环境下结合更稳定 | 0.1-1% |
"改善肤色均匀度" | 理论上可通过颜色中和效应实现 | 弱 (来源:厂商宣称,无临床研究) | 仅基于色彩互补原理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偶氮染料 | Acid Red 18 (典型代表) | 水溶性,分子量~502.43,λmax≈506nm |
相关杂质 | 未反应中间体 | 需控制<0.1% (依据:ICH Q3A指南)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产品
- 冲洗类:洗发水、沐浴露
- 驻留类:彩妆产品(需注意法规限制)
协同成分
- 阳离子聚合物:增强染色持久性
- pH调节剂:柠檬酸等可优化染色效果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估:安全使用浓度≤1% (参考:CIR 2016年报告)
- 敏感性风险:偶氮染料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经济型着色剂使用,在专业领域认知度高于普通消费者。近年因"无添加"趋势面临挑战。
7. 总结与展望
CI 16255作为经典合成染料,其染色效能已充分验证,但创新应用空间有限。未来可能向更高纯度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