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根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根

白术根
中文名:白术根
英文名: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ROOT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保湿

成分详细分析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根成分科学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ROOT EXTRACT

植物来源与背景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是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根茎在传统中医中被称为"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等功效 (来源:《中国药典》2020版)

化妆品应用形式

  • 提取方式: 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或超临界CO2提取物
  • 常见应用: 抗衰老精华、美白产品、舒缓修复霜
  • 典型添加浓度: 0.5-5% (依据:常见配方数据库分析)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范围
抗氧化 清除ROS,上调Nrf2/ARE通路 体外研究+动物实验证实 显著降低UVB诱导的MDA水平(p<0.01) 0.1-1%
抗炎 抑制NF-κB和MAPK信号通路 体外研究+初步人体试验 减少TNF-α和IL-6分泌达40-60% 0.5-2%
美白淡斑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素小体转移 体外研究证实 酪氨酸酶抑制率IC50≈15μg/mL 待进一步研究
抗糖化 可能通过捕获AGEs前体 理论推测 体外模型显示抑制CML形成 无确定数据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抗氧化功效

白术根提取物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如苍术酮)可通过:

  • 直接清除超氧阴离子(O2-)和羟基自由基(·OH)
  • 上调SOD、CAT等抗氧化酶表达
  • 激活Nrf2通路,促进HO-1表达 (依据:J Ethnopharmacol. 2015;164:192-200)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皮肤活性关联
倍半萜类 苍术酮(Atractylon)、白术内酯(Atractylenolide I-III) 脂溶性,分子量200-300Da 抗炎、抗氧化主要活性成分
多糖类 Atractan A/B 水溶性,分子量10-50kDa 保湿、免疫调节
挥发油 β-桉叶醇(β-Eudesmol)、茅术醇(Hinesol) 易挥发,需微囊化处理 抗菌、促进渗透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配方技术要点

  • 稳定性: 需避光保存,与金属离子(如Fe3+)可能产生络合反应
  • 溶解性: 不同提取物极性差异大,需匹配相应溶剂体系
  • 生物利用度: 可结合纳米载体(脂质体)提高角质层渗透

典型协同组合

  • 抗氧化: 维生素E + 白术提取物 → 协同清除不同自由基
  • 美白: 熊果苷 + 白术提取物 → 多途径抑制黑色素生成
  • 抗衰: 玻色因 + 白术提取物 → 促进胶原与抗氧化协同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数据

  • CIR评估: 暂无完整评估报告,但传统使用历史悠久
  • 皮肤刺激性: 浓度<3%时无显著刺激 (斑贴试验n=30)
  • 光毒性: 未见报道

适用人群注意事项

  • 推荐: 敏感肌、老化肌肤、色素沉着倾向皮肤
  • 慎用: 已知菊科植物过敏者
  • 孕妇: 缺乏足够安全性数据,建议避免使用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宣称重点: "汉方草本""温和有效""内外兼修"
  • 价格区间: 中高端(200-800元/30mL)
  • 典型品牌: 佰草集、相宜本草等中国品牌

消费者认知调研

2022年问卷调研(n=1000)显示:

  • 68%消费者将其与"天然安全"关联
  • 42%认为"比化学成分更温和"
  • 仅12%了解其具体作用机制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

白术根提取物具有多靶点活性,特别是其倍半萜类成分在抗氧化和抗炎方面表现突出,可作为综合抗老方案的植物性成分选择。

研究缺口

  • 缺乏标准化的活性成分定量指标
  • 人体临床数据不足(目前仅3项公开研究)
  • 长期使用安全性数据欠缺

未来方向

开发定向提取技术提高活性物含量,结合透皮递送系统优化生物利用度,以及开展更多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功效宣称。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