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叶香果兰果

扁叶香果兰(VANILLA PLANIFOLIA)果

扁叶香果兰果
中文名:扁叶香果兰果
英文名:VANILLA PLANIFOLIA FRUIT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香料

成分详细分析

扁叶香果兰(VANILLA PLANIFOLIA)果化妆品成分科学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VANILLA PLANIFOLIA FRUIT EXTRACT (或VANILLA PLANIFOLIA FRUIT, VANILLA PLANIFOLIA FRUIT WATER等衍生物)

植物来源与提取方式

  • 物种分类: 兰科(Orchidaceae)香果兰属(Vanilla), 商业主栽种为Vanilla planifolia
  • 使用部位: 成熟果实(俗称"香草荚")
  • 常见提取物类型:
    • 水/乙醇提取物(功能性成分提取)
    • 超临界CO₂提取物(保留更多挥发性成分)
    • 发酵产物(增强特定活性成分)

(参考:Flora of China植物分类学记录;CosIng数据库提取物类型备案)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抗氧化 多酚类物质(如香草酸)清除ROS,激活Nrf2/ARE通路 ★★★☆ (体外及动物模型充分) 在DPPH实验中显示EC50=12μg/mL,相当于0.0012%浓度注:此为体外实验换算值 0.01-0.1%
舒缓抗敏 抑制NF-κB通路降低IL-6、TNF-α释放 ★★☆☆ (体外研究明确,人体证据有限) 在LPS刺激的巨噬细胞模型中降低40%炎症因子(1%提取物) 0.5-2%
"细胞焕活" 推测可能通过香草醛刺激TRPV1受体促进微循环 ★☆☆☆ (理论推测为主) 仅有香草醛单体在0.01mM浓度下显示角质形成细胞迁移促进 未确定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抗氧化功效

2018年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研究显示,香草提取物中:

  • 香草酸(vanillic acid)占酚酸总量的62%,其OH基团可直接中和自由基
  • 香草醛在低浓度(<0.1%)时通过上调SOD1基因表达增强细胞自身抗氧化防御
(依据:DOI:10.1021/acs.jafc.7b05923)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皮肤相关活性
酚酸类 香草酸(vanillic acid)、对羟基苯甲酸 水溶性,分子量≈170Da 抗氧化、抗炎
醛类 香草醛(vanillin)、对羟基苯甲醛 脂溶性,易挥发 抗菌、潜在TRP通道调节
多糖类 β-葡聚糖(发酵产物中增加) 高分子量(>10kDa) 保湿、屏障修复

典型含量范围(干燥果实)

  • 总酚含量: 8-12mg GAE/g (GAE=没食子酸当量)
  • 香草醛: 1.5-2.5% (商业提取物通常标准化至2%)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水基体系: 精华液、喷雾(需注意香草醛的挥发性)
  • 油包水乳液: 可更好保留醛类活性
  • pH适应范围: 3.5-7.0 (极端碱性会加速酚酸降解)

增效组合

  • 抗氧化复合: 维生素E(+35%自由基清除率) (依据:2019年Cosmetics期刊协同研究)
  • 舒缓组合: 红没药醇(降低TRPV1过度激活风险)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数据

  • CIR评估: 1-5%浓度无刺激 (参考:CIR 2016最终报告)
  • 致敏风险: 香草醛在>0.1%时可能致敏(IFRA标准)

适用人群注意

  • 敏感肌: 建议先做局部测试(尤其含香草醛产品)
  • 孕妇: 无明确禁忌,但缺乏系统研究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线: 利用天然香草概念溢价(+30-50%定价)
  • 绿色宣称: 92%消费者关联"自然"、"纯净"标签 (来源:2022年Mintel消费者调研)

认知误区

  • "香草气味=高活性": 实际主要香气成分(香草醛)并非核心活性物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

  • 酚酸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已获较好证据支持
  • 需更多临床研究验证其抗炎功效的人体有效性

研发方向:

  • 发酵工艺提升多糖含量(专利CN114456845A已展示潜力)
  • 微囊化技术解决香草醛挥发/不稳定性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