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籽提取物
茶(CAMELLIA SINENSIS)籽提取物
中文名:茶籽提取物
英文名:CAMELLIA SINENSIS SEED EXTRACT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抗氧化剂、皮肤调理剂
成分简介
茶(CAMELLIA SINENSIS)籽提取物是从茶树种子中提取的天然成分,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具有多种作用。它富含抗氧化剂如多酚,能中和自由基,延缓皮肤衰老,减少皱纹和细纹。此外,它具有抗炎和抗菌特性,有助于舒缓敏感皮肤、减少痤疮和红肿。茶籽提取物还能提供保湿效果,滋润皮肤,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在化妆...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茶(CAMELLIA SINENSIS)籽提取物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植物来源
INCI名称: CAMELLIA SINENSIS SEED EXTRACT
植物来源: 提取自山茶科(Theaceae)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的成熟种子,与制作茶叶的叶片同属但不同部位。(参考:植物分类学数据库GBIF)
提取工艺与形态
- 常见提取方法: 冷压法、超临界CO₂萃取或溶剂萃取(水/乙醇)
- 物理形态: 通常为淡黄色至琥珀色油状液体或粉末
- 活性保留: 低温提取工艺更利于保留热不稳定性成分(依据: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8)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主要生物活性与作用途径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抗氧化防护 | 清除ROS,激活Nrf2/ARE通路增强抗氧化酶表达 | ★★★★☆ (体外+人体试验) | 含茶多酚(EGCG等)可降低UV诱导的脂质过氧化达62%(参考: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2016) | 0.5-2% |
| 屏障修复 | 促进神经酰胺合成,上调occludin表达 | ★★★☆☆ (体外+动物模型) | 显著改善TEWL(经皮水分流失)并增加角质层完整性(依据: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2020) | 1-3% |
| 美白淡斑 |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干扰黑色素小体转移 | ★★☆☆☆ (体外研究为主) | 体外显示对蘑菇酪氨酸酶抑制率约35%,但缺乏临床验证(来源:Preliminary in vitro study) | 未知 |
详细抗氧化机制与证据:
茶籽提取物中儿茶素类(特别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通过:
- 直接淬灭单线态氧(1O₂)和羟基自由基(·OH)
- 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等内源性抗氧化酶
- 抑制UVB诱导的MMP-1表达,减少胶原降解(依据: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2015)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皮肤相关性 |
|---|---|---|---|
| 多酚类 | EGCG、ECG、儿茶素 | 水溶性,易氧化 | 抗氧化/抗炎主力 |
| 脂肪酸 | 油酸(C18:1)、亚油酸(C18:2) | 油溶性,稳定性高 | 屏障修复/润肤 |
| 皂苷类 | 茶皂苷(Theasaponins) | 两亲性,表面活性 | 温和清洁/乳化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配方类型
- 抗氧化精华: 与维生素C、阿魏酸联用可提升自由基清除能力达3倍(参考: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9)
- 屏障修复霜: 配合神经酰胺、胆固醇模拟生理脂质比例
增效组合
- 绿茶籽油 + 透明质酸: 提升角质层水合作用同时强化脂质屏障
- 茶多酚 + 锌盐: 协同控制皮脂氧化(针对痤疮倾向皮肤)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 安全(1级,无已知显著风险)(来源:CIR Expert Panel, 2017)
- 敏感肌注意: 高浓度多酚可能引起短暂刺痛(建议先patch test)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在"clean beauty"趋势下,茶籽提取物因其植物来源和多重功效被广泛用于:
- 韩国品牌主打"发酵茶籽"概念(增强活性物 bioavailability)
- *注:部分产品夸大宣称"排毒"功效缺乏科学依据*
7. 总结与展望
茶籽提取物作为多效植物活性成分,其抗氧化和屏障支持功能已获较好证据支持,但在以下领域仍需研究:
- 标准化活性物含量检测方法
- 透皮吸收增强技术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