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水
茶(CAMELLIA SINENSIS)叶水
中文名:茶叶水
英文名:CAMELLIA SINENSIS LEAF WATER
别名:绿茶提取物、茶树叶提取物、绿茶水、茶水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抗氧化剂
成分简介
茶(Camellia sinensis)叶水是从绿茶中提取的水溶液,富含多酚类化合物如儿茶素,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具有多种作用。首先,它具有强效抗氧化性能,能中和自由基,延缓皮肤衰老和光损伤。其次,茶树叶水具有抗炎和舒缓作用,能减轻皮肤红肿、刺激和敏感问题。此外,它提供保湿效果,帮助维持皮肤水分平衡,改...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茶(CAMELLIA SINENSIS)叶水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物种背景
INCI名称: CAMELLIA SINENSIS LEAF WATER
茶叶水来源于山茶科(Theaceae)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的叶片,通过水蒸气蒸馏或浸泡提取获得 (参考:植物提取物制备标准ISO 10927:2018)。
生产与提取工艺
- 主要提取方法:蒸汽蒸馏(保留挥发性成分)、热水浸提(保留水溶性多酚)
- 关键质量控制指标:总多酚含量(通常≥5%)、咖啡因含量、微生物限度
- 产地影响:不同栽培品种(如中国小叶种与阿萨姆大叶种)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抗氧化 | 清除ROS(如·OH、O2-),激活Nrf2/ARE通路 | ★★★★☆(多项体外及人体研究) | EGCG的抗氧化能力为维生素C的100倍(摩尔比)(J Agric Food Chem 2003) | 1-5% |
| 抗炎 | 抑制NF-κB通路,降低IL-6、TNF-α分泌 | ★★★☆☆(体外研究为主) | 绿茶提取物可减少UVB诱导的皮肤红斑(J Nutr 2007) | 2-10% |
| 控油与毛孔改善 | 理论推测:5α-还原酶抑制(咖啡因作用) | ★★☆☆☆(初步体外证据) | 注:尚无直接人体试验证明茶叶水的控油效果 | 未知 |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抗氧化功效
茶叶水中儿茶素类(特别是EGCG)的邻苯二酚结构可提供氢原子中和自由基,并通过螯合金属离子阻断Fenton反应。人体试验显示,局部应用含3%绿茶提取物的制剂可使皮肤脂质过氧化(MDA水平)降低29% (Exp Dermatol 2005)。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皮肤作用 |
|---|---|---|---|
| 多酚类 | EGCG、ECG、EC | 水溶性,pH 4-6稳定 | 抗氧化、抗炎、UV防护 |
| 嘌呤生物碱 | 咖啡因(1-3%) | 热稳定,易穿透角质层 | 促进微循环、理论控油 |
| 氨基酸 | 茶氨酸 | pH敏感,易降解 | 潜在舒缓作用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配方类型
- 喷雾/爽肤水:占比5-15%,与甘油、透明质酸复配
- 精华/乳液:与维生素C(提升抗氧化)、烟酰胺(协同抗炎)组合
- 防晒产品:增强UVB防护效果(SPF提升约15%)(Photodermatol Photoimmunol Photomed 2008)
配伍禁忌
避免与高浓度酸类(pH<3)或重金属离子配伍,可能导致多酚氧化失活。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 CIR评估:安全浓度上限10%(无刺激性报告)(CIR 2016)
- 敏感肌注意:高浓度(>5%)可能因咖啡因导致短暂刺痛
- 孕妇慎用:虽无明确风险,但缺乏充分安全性数据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茶叶水被广泛宣传为"天然抗氧化"成分,但部分品牌夸大其"抗衰老"功效而未注明所需浓度。消费者调研显示:
- 78%购买者关注其"植物来源"属性
- 仅32%了解EGCG的具体作用机制
7. 总结与展望
茶叶水作为多酚类活性成分载体具有明确抗氧化价值,但需注意:
- 不同提取工艺导致成分差异显著
- 未来研究应聚焦稳定化技术(如微囊化)和人体功效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