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G-14 丁醚

PPG-14 丁醚

PPG-14 丁醚
中文名:PPG-14 丁醚
英文名:PPG-14 BUTYL ETHER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抗静电

成分详细分析

PPG-14 丁醚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PPG-14 丁醚(Polypropylene Glycol-14 Butyl Ether)属聚丙二醇醚类化合物,为人工合成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剂(来源:国际化妆品成分词典, 第16版)

工业来源与制备

  • 合成路径:通过丙二醇与环氧丙烷聚合后,与正丁醇醚化反应制得(参考:Fiume MM et al., 2014)
  • 典型纯度:工业级≥95%,含微量未反应单体及副产物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溶剂/增溶剂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促进脂溶性成分分散 强(多项配方研究证实) 0.5-5%浓度可显著提升水杨酸等成分溶解度(依据:J Cosmet Sci. 2008)
粘度调节 改变分子间氢键网络结构 中等(体外测试证据) 在硅油体系中表现突出,但对多糖类增稠剂影响有限
皮肤渗透增强 可能干扰角质层脂质排列 弱(仅体外模型) 需配合其他促渗剂使用(注:未发现人体试验证据)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属性 特征 技术参数
分子结构 [C3H6O]14-C4H9 平均分子量≈800Da
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液体 HLB值≈8(中等亲脂性)
稳定性 pH耐受3-11 80℃以下稳定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体系

  • 主要应用:卸妆油(5-15%)、防晒产品(3-8%)、精华液(1-3%)
  • 最佳配伍: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异十二烷有显著协同溶解效果

配伍禁忌

高浓度(>10%)可能导致:

  • 阴离子型乳化剂体系稳定性下降
  • 部分高分子胶体(如卡波姆)粘度异常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评估

  • CIR评级:1(安全)(来源:2014年CIR最终报告)
  • 皮肤刺激性:未稀释状态下可能引起轻微刺激(兔模型)

使用限制

欧盟SCCS建议:

  • 驻留型产品≤10%
  • 避免用于破损皮肤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出现在:

  • "无水配方"宣称产品中(实际含水≤5%)
  • 作为硅油替代成分营销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多功能溶剂角色无可替代
  • 对硅油体系的兼容性突出

未来研究方向:

  • 分子量精细化控制技术
  • 生物降解性改进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