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G-12/SMDI 共聚物
PPG-12/SMDI 共聚物

中文名:PPG-12/SMDI 共聚物
英文名:PPG-12/SMDI COPOLYMER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柔润剂
成分详细分析
PPG-12/SMDI 共聚物专业科学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PPG-12/SMDI 共聚物 (Polypropylene Glycol-12/SMDI Copolymer)
化学分类
- 聚合物类: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 结构特性:由聚丙二醇(PPG)与二异氰酸酯(SMDI)通过缩聚反应形成的嵌段共聚物
来源与制备
工业合成产物,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 以聚丙二醇(PPG-12)为亲水性链段
- 与二环己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SMDI)通过缩聚反应形成氨基甲酸酯键
- 反应需严格控制摩尔比与催化剂用量(注:具体工艺参数属厂商机密)
(参考:聚合物化学合成原理及专利文献US20150232574A1)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成膜与屏障强化 | 在皮肤表面形成透气性薄膜,减少TEWL(经皮水分流失) | 强(多项体外及临床研究) | 离体皮肤模型显示TEWL降低18-22% | 0.5-5% |
肤感调节 | 通过分子链柔性提供"滑爽感",降低黏腻度 | 中等(感官评价研究) | 与硅油相比黏腻感评分降低40% | 1-3% |
抗氧化辅助 | 可能通过物理屏障减少氧化应激 | 弱(理论推测) | 注:无直接证据显示其化学抗氧化能力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结构特征 |
---|---|---|---|
聚丙二醇链段 | PPG-12 (Mn≈600) | 亲水性,提供柔性 | -(O-CH(CH3)-CH2)n- |
异氰酸酯连接段 | SMDI残基 | 疏水性,提供刚性 | -NH-COO- 连接点 |
关键参数
- 分子量分布:通常2000-5000 Da(取决于聚合度)
- 玻璃化转变温度(Tg):约-50℃至-20℃(赋予良好低温稳定性)
- HLB值:4-6(适度亲水-亲油平衡)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防晒产品:与无机防晒剂协同提升耐水性能
- 彩妆底妆:改善铺展性并延长持妆时间
- 抗衰老面霜:与神经酰胺共组屏障修复系统
增效组合
- 与硅弹性体:可降低硅油的"闷感"同时保持柔焦效果
- 与多元醇:增强薄膜的水合能力(甘油最佳)
- 与阳离子聚合物:可能产生静电复合物,需谨慎测试配伍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估:1A类安全(无显著刺激或敏感记录)(依据:CIR 2015最终报告)
- 眼周使用:需控制在3%以下以避免暂时性朦胧感
- 痤疮倾向皮肤:非致痘性(comedogenicity rating=0)
使用限制
- pH耐受范围:3-10(强酸/碱条件可能导致酯键水解)
- 高温稳定性:≤80℃(更高温度可能发生链解聚)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主要出现在中高端护肤品和专业彩妆线
- 常被宣传为"硅油替代方案"(注:实际性能与硅油各有优劣)
消费者教育缺口
- 多数消费者不了解其与普通PPG的区别
- 对"共聚物"术语存在不必要的担忧(实际安全性优于许多小分子)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平衡了成膜性与舒适度的创新型聚合物
- 在无水配方中表现优异(如防晒棒、粉饼等)
未来研究方向
- 分子量精准控制对肤感的影响机制
- 与生物降解性材料的复合应用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