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3-43 酸季戊四醇四酯
C23-43 酸季戊四醇四酯

中文名:C23-43 酸季戊四醇四酯
英文名:C23-43 ACID PENTAERYTHRITOL TETRAESTER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C23-43 酸季戊四醇四酯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C23-43 Acid Pentaerythrityl Tetraester (INCI命名)
来源与制备
- 化学来源:通过季戊四醇与C23-43脂肪酸的酯化反应合成 (参考:化学合成工艺标准)
- 脂肪酸构成:混合长链脂肪酸(碳数23-43),可能含奇碳链脂肪酸 (依据: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封闭性保湿 | 通过形成疏水膜减少经皮水分流失(TEWL) | 强(体外及临床) | 降低TEWL达40-60% (依据:2019年皮肤屏障研究) | 5-15% |
肤感改良剂 | 调节配方铺展性与黏腻感 | 中(配方实证) | 与硅油协同改善涂抹顺滑度 (来源:厂商应用测试) | 3-10% |
"修复角质层" | 推测可能参与脂质排列 | 弱(理论推测) | 无直接证据显示对天然脂质结构的重建作用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酯类混合物 | 季戊四醇四山嵛酸酯 季戊四醇四蜡酸酯 |
熔点45-60℃ HLB值≈2 |
脂肪酸构成 | C22-44饱和脂肪酸 | 碳链分布影响结晶行为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膏霜类:高封闭性保湿产品(如冬季润肤霜)
- 彩妆基料:唇膏/粉底膏的稳定性改良
增效组合
- 与硅油:降低黏腻感,提升铺展性
- 与神经酰胺:可能增强屏障功能 (注: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1(安全)(参考:2020年CIR最终报告)
- 致痘风险:低(comedogenicity index ≤1)
适用限制
- 油痘肌:高浓度可能诱发粉刺
- 敏感肌测试:建议先做斑贴试验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中高端抗干燥产品核心油脂
- "屏障修复"概念的常见配伍成分
消费者教育盲点
- 混淆与天然皮肤脂质的区别
- 过度相信"仿生脂质"宣传
7. 总结与展望
作为高性能合成酯,C23-43 酸季戊四醇四酯在保湿和肤感调节方面具有明确价值,但需理性看待其与皮肤天然脂质的本质差异。未来研究应聚焦:
- 不同碳链分布对功效的影响
- 与角质层脂质的真实交互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