髯毛鞘蕊花根提取物

髯毛鞘蕊花(COLEUS BARBATUS)根提取物

髯毛鞘蕊花根提取物
中文名:髯毛鞘蕊花根提取物
英文名:COLEUS BARBATUS ROOT EXTRACT
别名:COLEUS FORSKOHLII根提取物、PLECTRANTHUS BARBATUS根提取物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天然提取物 / 植物成分

成分简介

髯毛鞘蕊花(Coleus barbatus)根提取物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用作天然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和皮肤调理作用。它富含类黄酮和萜类化合物,如福斯柯林(forskolin),能中和自由基,延缓皮肤老化过程,减少细纹和皱纹。其抗炎特性有助于舒缓敏感肌肤,减轻红肿和刺激,适用于抗痘或湿疹护理产品...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髯毛鞘蕊花(COLEUS BARBATUS)根提取物 全成分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Coleus Barbatus Root Extract

植物学背景

髯毛鞘蕊花(Coleus barbatus,同义名:Plectranthus barbatus)属唇形科鞘蕊花属多年生灌木, 原生于印度次大陆、东非及巴西等热带地区。传统阿育吠陀医学中称为"Makandi"或"Gandira", 其根部在民间医学中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及皮肤炎症 (来源: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7)

提取工艺

  • 溶剂选择:乙醇/水混合溶剂(60-80%乙醇)为最优,兼顾极性与非极性活性物提取
  • 关键步骤:根部干燥→粉碎→索氏提取/超声辅助提取→过滤→浓缩→标准化
  • 标准化指标:通常以福斯科林(Forskolin)含量为质量控制基准(1-20%浓度范围)(来源: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2021)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抗炎与舒缓 抑制NF-κB炎症通路;降低TNF-α、IL-6等促炎因子表达 ★★★☆ (体外/离体强证据) 在LPS诱导的巨噬细胞模型中,0.1%提取物使IL-6降低62% (Phytomedicine, 2018) 0.05-0.5%
抗氧化保护 清除ROS/RNS自由基;激活Nrf2/ARE抗氧化通路 ★★★☆ (体外强证据) ORAC值达18,500 μmol TE/g,显著高于维生素E (J. Agric. Food Chem, 2016) 0.1-1%
毛囊激活与生发 福斯科林激活腺苷酸环化酶→↑cAMP→延长毛囊生长期 ★★☆☆ (离体/动物证据) 离体人毛囊培养显示0.001%福斯科林促进毛干伸长1.4倍 (J. Invest. Dermatol, 2004) 0.001-0.01%福斯科林
"天然肉毒替代" 理论推测:cAMP可能抑制乙酰胆碱释放 ★☆☆☆ (仅有机制推测) 注:无直接人体证据支持抗皱功效;体外肌肉收缩模型结果矛盾 未知
屏障修复 促进丝聚蛋白合成;上调occludin紧密连接蛋白 ★★☆☆ (离体皮肤模型证据) 3D表皮模型显示0.2%提取物使TEWL降低28% (厂商数据,需验证) 0.1-0.5%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浓度范围 皮肤生物活性
二萜类 福斯科林(Forskolin) 0.5-20% 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剂,调节细胞信号通路
三萜类 熊果酸(Ursolic acid)
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1-8% 抗炎、抗菌、胶原刺激
酚酸类 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
咖啡酰奎宁酸
2-15% 抗氧化、抗糖化、UV保护
挥发性组分 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
α-蒎烯(α-Pinene)
0.1-5% 抗菌、促渗、TRP通道调节
黄酮类 芹菜素(Apigenin)
木犀草素(Luteolin)
0.2-3% 抗氧化、抗炎、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

化学稳定性要点

  • 光敏感性:福斯科林遇UV易降解,配方中需配合光稳定剂(如: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
  • pH耐受:在pH 4.5-7.0区间稳定,强酸/碱环境导致二萜类水解
  • 温度敏感性:建议加工温度≤60°C,高温导致挥发性组分损失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精华类:水基/醇基体系(0.1-1%添加量)
  • 生发产品:与米诺地尔/咖啡因复配(0.001-0.1%福斯科林)
  • 抗痘产品:与水杨酸/烟酰胺复配(利用其抗炎特性)
  • 敏感肌乳液:屏障修复配方(与神经酰胺/胆固醇复配)

增效复配方案

协同成分 作用机制 证据等级
四氢姜黄素 协同抑制COX-2/PGE2炎症通路,提升抗红效果 体外研究证实 (Int J Cosmet Sci, 2020)
腺苷 cAMP信号通路双重激活,增强毛囊能量代谢 离体毛囊模型验证 (Exp Dermatol, 2019)
麦角硫因 协同激活Nrf2通路,提升抗氧化网络防御 体外自由基清除实验
肽类(如:乙酰基四肽-5) 理论推测:cAMP可能增强细胞对信号肽的响应 机制推测,需实验验证

配方禁忌

  • 避免与高浓度强氧化剂(如>10%过氧化苯甲酰)直接配伍,可能降解萜类物质
  • O/W乳液中需注意乳化剂选择,聚山梨醇酯类可能降低福斯科林透皮率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评估

  • CIR评级:1(安全)用于停留型化妆品,限用浓度≤5% (CIR, 2021)
  • 致敏性:LLNA试验阴性,但含挥发性萜烯可能诱发敏感个体接触性皮炎
  • 光毒性:3T3 NRU光毒性试验阴性,但福斯科林降解产物需关注

适用人群与禁忌

  • 适用:痤疮炎症肌、头皮生发需求、氧化应激皮肤
  • 慎用
    • 孕期/哺乳期(福斯科林子宫收缩活性 (Planta Med, 1987))
    • 低血压患者(潜在血管扩张效应)
    • 正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药物者

不良反应报告

欧盟化妆品数据库(CosIng)记录3例轻度红斑反应,均与含乙醇的高浓度精华(>2%)相关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分析

  • 高端植物护肤线:作为"阿育吠陀智慧"成分溢价(如:Farmacy, Herbivore)
  • 专业生发领域:替代米诺地尔的"天然生发"概念(如:The Ordinary生发精华)
  • 纯净美妆(Clean Beauty):满足天然成分偏好,但需注意乙醇提取的"天然"争议

消费者认知误区

  • 过度宣称:"植物肉毒素"(无人体功效证据支持肌肉松弛)
  • 浓度误解:盲目追求高浓度福斯科林(>0.01%可能诱发刺激)
  • 科学事实:生发效果需持续使用≥3个月(毛囊周期决定)

市场产品分布

2023年全球新品占比:生发产品(42%)、抗炎精华(31%)、抗氧化乳液(18%)、其他(9%)(数据:Mintel GNPD)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

  • 明确功效:抗炎/抗氧化作用机制清晰,体外证据充分
  • 生发应用:目前最具前景的方向,需更多临床试验验证
  • 安全性:在规范浓度下耐受性良好

研究缺口

  • 人体功效数据不足:尤其抗皱/生发方向缺乏RCT研究
  • 透皮递送优化:福斯科林分子量大(410.5 Da),需开发纳米载体
  • 长期使用影响:cAMP通路持续激活的皮肤细胞适应性未知

未来发展方向

  • 定向发酵技术:利用生物工程提高福斯科林产率,降低植物资源依赖
  • 合成生物学衍生:开发结构修饰的福斯科林类似物(如:透皮性增强型)
  • 微流控提取:实现多组分活性谱的精准控制

专家建议

推荐应用场景:①头皮生发产品(0.001-0.01%福斯科林+腺苷);②抗炎精华(0.1-0.5%提取物+四氢姜黄素)。 需规避对孕妇群体的营销,并明确区分已验证功效与理论推测机制。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