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青类

群青类

群青类
中文名:群青类
英文名:ULTRAMARINES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色料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报告:群青类 (Ultramarines)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类型

标准INCI名称:Ultramarines (可细分: Ultramarine Blue, Ultramarine Violet, Ultramarine Pink)

化学分类:合成无机颜料(Complex Sodium Aluminum Sulfosilicates)

来源与生产

群青颜料通过高温煅烧工艺合成:

  • 原材料:高岭土(硅酸铝)、石英粉、硫磺、碳酸钠及还原剂(木炭/松香)
  • 工艺:原材料混合后在800°C+密闭窑炉中煅烧20-30小时(注:传统工艺,现代有优化)
  • 色相控制
    • 蓝色:标准硫代硅酸铝钠结构
    • 紫色/粉色:通过额外氧化处理改变晶体结构

(依据:颜料工业标准生产工艺手册)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定位:物理性着色剂(无生物活性代谢功能)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即时肤色修饰 光散射与互补色中和:蓝色中和橙调(如暗沉),紫色修饰黄调 ★★★☆ (物理光学原理明确) 560-600nm光吸收特性改善肤色视觉均匀度 0.1-5% (配方依赖)
产品美学增强 晶体反射特定波长可见光 ★★★★ (实证充分) 粒径控制(0.5-5μm)决定透明度/覆盖力 0.01-10%
"抗氧保护" 理论:硫化物可能清除自由基 ★☆☆☆ (无直接证据) 注:仅为厂商宣称,缺乏皮肤渗透及活性验证 N/A

(证据评级标准:★★★★=临床人体试验证实;★★★=体外/离体皮肤模型验证;★★=理论推测/有限数据;★=无可靠证据)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结构特征
硅铝酸盐骨架 Na6-8Al6Si6O24S2-4 热稳定(>300°C),不溶于有机溶剂 β-方钠石笼状结构
发色团 多硫自由基 (S3•-) 光敏感(UV降解),pH敏感(酸分解) 三硫自由基在晶格孔穴中
杂质控制 Fe2O3 <0.1% 决定色相纯度 铁杂质导致绿色偏移

关键物理参数

  • 粒径分布:0.5-10μm (化妆品级要求D50=1-3μm)
  • 密度:2.35-2.74 g/cm³
  • 折射率:1.50-1.54 (与皮肤1.44接近)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产品类型

  • 彩妆主导:眼影(>60%应用)、腮红、粉底、睫毛膏
  • 特殊品类:洗发水/沐浴露调色、装饰性面膜

配方相容性要点

  • pH限制:稳定范围6-8 (酸性环境释出H2S)
  • 禁忌成分
    • 强氧化剂(过氧化物)
    • 游离酸(果酸、VC)
    • 金属离子催化剂(Cu2+/Fe3+)

协同增效组合

  • 光学增效
    • +二氧化钛:增强遮盖力
    • +云母:提升珠光效果
  • 稳定性保护
    • +螯合剂(EDTA):防止金属催化降解
    • +抗氧化剂(BHT):抑制自由基链反应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权威安全评估

  • CIR结论安全浓度≤2% (眼周产品) / ≤25% (冲洗类)(CIR, 2014)
  • 欧盟SCCS:批准使用(EC No 1333/2008),禁用唇部产品

风险因素与管控

  • 重金属风险:需符合FDA <20ppm铅含量标准
  • 眼刺激:大颗粒(>15μm)可能机械刺激角膜
  • 吸入毒性生产环节粉尘控制 (成品风险极低)

适用人群警示

  • 推荐:正常皮肤人群
  • 慎用
    • 眼部手术恢复期患者
    • 对硫化物敏感者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性价比优势:比有机蓝颜料(如酞菁蓝)成本低40-60%
  • 清洁美容争议
    • 宣称"矿物成分"但实为合成
    • "无化学添加"营销误导

消费者认知误区

  • 误区1:"群青蓝=天然青金石" (实际为合成类似物)
  • 误区2:"蓝色色素具护肤功效" (无证据支持)
  • 科学沟通要点:强调其纯物理着色本质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不可替代性:提供独特蓝-紫色谱,有机颜料难以替代
  • 安全性记录:60年安全应用历史(规范使用下)
  • 技术局限:光/化学稳定性缺陷限制应用场景

未来发展方向

  • 表面处理技术:二氧化硅包覆提升耐酸性
  • 纳米化风险研究:<100nm颗粒的皮肤渗透评估(EFSA正在进行)
  • 可持续生产:降低煅烧能耗的工艺开发

专家建议

群青类作为高效物理着色剂,应严格限定其色彩功能定位。配方中需:

  • 控制pH中性环境
  • 避免与活性成分(如VC、果酸)直接配伍
  • 眼用产品优选小粒径(D50≤5μm)规格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