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2 二乙基己酸酯

PEG-2 二乙基己酸酯

PEG-2 二乙基己酸酯
中文名:PEG-2 二乙基己酸酯
英文名:PEG-2 DIETHYLHEXANOAT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乳化剂

成分详细分析

PEG-2 二乙基己酸酯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PEG-2 Diethylhexanoate (或 PEG-2 二乙基己酸酯)

CAS号: 94-28-0

化学类别: 聚乙二醇酯类衍生物(PEGylated ester)

来源与制备

  • 合成来源: 通过2-乙基己酸二甘醇(PEG-2)的酯化反应合成 (依据:有机合成化学标准流程)
  • 工业标准: 需符合化妆品级纯度(≥99%),残留单体(如乙基己酸)需控制在ppm级 (参考:ISO 22716化妆品GMP标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作用机制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溶剂/增塑剂 破坏结晶结构,降低其他成分的熔点,增强配方延展性 强(多篇文献证实) 在硅油基配方中可降低黏度达40% (依据:J. Cosmet. Sci., 2015) 1-10%
润肤剂 形成非封闭性油膜,填充角质层间隙 中等(体外皮肤模型) 与角鲨烷协同可提升皮肤水合度12% (参考:Skin Pharmacol. Physiol., 2018) 3-8%
"促进渗透" 可能暂时性扰动角质层脂质排列 弱(仅体外推测) *注:无直接证据显示其单独使用时的促渗效果*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主成分 PEG-2 二乙基己酸酯 分子量:~286 g/mol,HLB值:~4(亲油性)
潜在杂质 游离2-乙基己酸 需控制<0.1%(可能刺激皮肤) (依据:CIR评估报告)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彩妆产品: 睫毛膏/眼线液中防止结块(用量5-15%)
  • 防晒霜: 与二氧化钛协同改善铺展性

增效组合

  • 与硅油: 降低体系黏度,提升清爽感
  • 与蜡类: 增强柔韧性(如口红配方)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 安全(浓度≤20%) (参考:2019年CIR最终报告)
  • 致痘性: 低(comedogenicity rating: 1)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多作为功能性辅助成分出现,较少单独宣传,常见于以下产品宣称:

  • "轻盈不黏腻" (注:实际效果需结合整体配方)

7. 总结与展望

作为经典的配方改良剂,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能调节而非生物活性。未来研究可能聚焦:

  • 与新型防晒剂的相容性测试
  • 可持续合成工艺开发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