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羟丙基乙二胺
四羟丙基乙二胺
中文名:四羟丙基乙二胺
英文名:TETRAHYDROXYPROPYL ETHYLENEDIAMINE
别名:Quadrol
安全性:
1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简介
四羟丙基乙二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用于护肤和化妆品中作为多功能成分。它的主要作用是作为表面活性剂和乳化剂,帮助混合油性及水性成分,使产品质地均匀稳定,避免分离。在清洁类产品(如洗面奶或洗发水)中,它能降低表面张力,产生丰富泡沫,提升清洁效果。此外,该成分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湿性能,因其羟丙基结构能吸引水...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四羟丙基乙二胺 (Tetrahydroxypropyl Ethylenediamine) 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Tetrahydroxypropyl Ethylenediamine
常用别名:四羟丙基乙二胺、THPED
CAS号:102-60-3
分子式:C10H24N2O4
分子量:236.31 g/mol
来源与生产
通过乙二胺与环氧丙烷在催化剂作用下经羟烷基化反应合成。工业级产品需经纯化处理以满足化妆品级纯度要求 (纯度通常≥98%) (来源:Fiume et al., 2018, CIR报告)。
物理特性
- 外观:无色至淡黄色粘稠液体
- 溶解性:水溶性极佳(>100g/100ml),溶于低级醇,不溶于非极性溶剂
- pH特性:具弱碱性(1%水溶液pH≈10.5),缓冲能力显著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功能源于其多齿配体结构,通过N/O原子提供孤对电子实现金属离子螯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金属离子螯合 | 与Ca2+/Mg2+/Fe3+等形成稳定络合物,防止其催化氧化反应 | ★★★★☆ (体外/配方模型充分证实) |
降低脂质过氧化率达70-90% (J. Soc. Cosmet. Chem., 1995) | 0.1-0.5% |
| 配方稳定性增强 | 抑制金属离子引起的有效成分降解和变色 | ★★★★★ (工业实践广泛验证) |
延长维生素C衍生物半衰期3倍以上 (Cosmetics & Toiletries, 2010) | 0.05-0.3% |
| pH缓冲调节 | 氨基/羟基构成缓冲对,维持体系pH稳定 | ★★★★☆ (电化学研究证实) |
在pH 8-11区间具显著缓冲能力 (Int. J. Cosmetic Sci., 2007) | 0.2-1.0% |
| "促进活性成分渗透" | 推测可能通过改变角质层离子环境 | ★☆☆☆☆ (理论推测) |
体外模型显示角质层电导率变化,无直接透皮证据 (注:此宣称缺乏人体验证)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学属性类别 | 特征描述 | 对配方的影响 |
|---|---|---|
| 分子结构 | 乙二胺骨架+四个羟丙基侧链(-CH2CH(OH)CH3) | 多官能团提供螯合位点与水溶性 |
| 螯合能力 | 配位数=6,稳定常数:logKFe3+=12.3, logKCu2+=10.1 | 优于EDTA(logKCu2+=18.8)但更易生物降解 |
| 电化学特性 | pKa1=8.9, pKa2=9.3 (氨基);羟基pKa≈13 | 在中性至碱性体系缓冲效果显著 |
| 热稳定性 | 分解温度>200℃ | 适用于高温乳化工艺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清洁类:沐浴露/洗发水(防硬水结垢)
- 护肤类:精华/乳液(抗氧化体系稳定剂)
- 染发剂:氧化染发体系(金属离子隔离)
- 皂基产品:透明皂(防酸败变色)
协同增效组合
- 抗氧化网络:与维生素E/阿魏酸联用,螯合作用提升自由基清除效率30-50%
- 防腐增强:在碱性体系降低苯氧乙醇等防腐剂用量15-20% (原理:消除金属离子对微生物的保护)
- 表面活性剂稳定:抑制阴离子表活(如SLES)的氧化分解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评估
- 急性毒性:LD50(大鼠口服)>2000mg/kg(实际无毒级)
- 皮肤刺激性:5%浓度下兔模型未见显著刺激 (依据:CIR 2018评估)
- 致敏性:人体重复斑贴试验(HRIPT)阴性(浓度≤1%)
- 眼刺激性:0.5%水溶液无刺激(牛角膜模型)
使用限制与注意事项
- 适用pH范围:3.0-12.0(强酸环境螯合能力下降)
- 浓度建议:常用0.05-0.5%,>1%可能影响体系粘度
- 禁忌配伍:避免与高浓度锌盐(如ZnO)直接混合防沉淀
- 敏感肌注意:破损皮肤慎用(碱性可能引发刺痛)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工业角色:高端配方"隐形守护者"(非营销主打成分)
- 宣称策略:多与"稳定性提升""防腐优化"等技术概念关联
- 价格区间:$15-25/kg(较EDTA高30%但更环保)
消费者认知现状
认知度较低(<5%消费者识别),常被误认为"防腐剂"。注:部分品牌夸大其"促吸收"功效缺乏科学支持。环保属性(生物降解率28天>80%)成为新兴营销点 (来源:Ecotoxicity studies, 2020)。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优势:高效螯合能力、优异水溶性、良好环境相容性
- 局限:强碱性体系适用性受限,无直接护肤活性
- 不可替代性:在需高水溶性螯合剂的配方中优于EDTA衍生物
未来研究方向
- 开发酸性环境稳定衍生物拓展应用场景
- 探索与多肽类活性物的协同稳定机制
- 评估长期使用对皮肤微生态的影响(理论推测需验证)
总体评价:作为配方工程技术成分,其稳定性提升价值已获充分验证,但需警惕过度功效宣称。在环保趋势下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