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氢双脱甲氧基二阿魏酰甲烷
四氢双脱甲氧基二阿魏酰甲烷
中文名:四氢双脱甲氧基二阿魏酰甲烷
英文名:TETRAHYDROBISDEMETHOXYDIFERULOYLMETHANE
别名:四氢双脱甲氧基姜黄素
安全性:
1
功效:肌肤调理, 抗氧化
成分简介
四氢双脱甲氧基二阿魏酰甲烷是一种姜黄素衍生物,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作为高效抗氧化剂和美白成分。它能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皮肤的损伤,延缓衰老迹象如皱纹和松弛。同时,该成分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阻断黑色素生成,帮助提亮肤色、淡化色斑,改善肤色不均。此外,它具有抗炎特性,可舒缓敏感或受损皮肤,促进修...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四氢双脱甲氧基二阿魏酰甲烷 (Tetrahydrodiferuloylmethane)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Tetrahydrodiferuloylmethane (INCI官方命名)
化学分类
多酚类衍生物 · 姜黄素还原代谢物 · 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
来源与生产
- 天然来源:姜黄素在人体/动物肝脏中的主要代谢产物,也可从姜黄(Curcuma longa)根茎中提取转化 (生物转化途径:Curcumin → Dihydrocurcumin → Tetrahydrocurcumin → Tetrahydrodiferuloylmethane)
- 合成途径:姜黄素氢化还原反应(催化加氢法)(参考: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3)
- 商品形态:白色至淡黄色结晶粉末,水溶性低(<0.1mg/mL),脂溶性中等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抗氧化 | 清除ROS/RNS;激活Nrf2/ARE通路;再生维生素E | ⭐⭐⭐⭐☆ (体外/离体强证据) | ORAC值达15,000 μmol TE/g (姜黄素的3倍) (Food Chemistry, 2015) | 0.01%-0.1% |
| 抗炎 | 抑制NF-κB活化;下调COX-2/PGE2;阻断TNF-α信号 | ⭐⭐⭐☆☆ (体外/动物模型) | 在UVB诱导炎症模型中降低IL-6水平70% (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 2016) | 0.05%-0.2% |
| 美白亮肤 |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干扰MITF转录;抗氧化协同 | ⭐⭐⭐☆☆ (体外/离体证据) | 酪氨酸酶抑制率IC50=18.5μM (优于曲酸) (Biolog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2009) | 0.1%-0.3% |
| 抗光老化 | 抑制MMP-1/9表达;促进胶原合成;修复UV损伤 | ⭐⭐☆☆☆ (初步研究) | 离体皮肤模型中增加I型胶原28% *注:需更多临床验证* | 0.05%-0.15% |
| "抗糖化" | 理论:抑制AGEs形成;断裂已形成AGEs交联 | ⭐☆☆☆☆ (理论推测) | *注:仅体外BSA-葡萄糖模型显示效果,缺乏皮肤糖化研究证据*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学属性 | 参数/特征 | 化妆品应用意义 |
|---|---|---|
| 分子结构 | C21H22O6 (分子量:370.4 g/mol) β-二酮结构还原为单酮 |
增强稳定性;降低光敏性;保留酚羟基活性 |
| 稳定性 | pH耐受:4-8 热稳定:<80°C 光稳定:显著优于姜黄素 |
配方适应性增强;无需严格避光包装 |
| 溶解性 | 水:<0.1 mg/mL 乙醇:~15 mg/mL 甘油:~1.2 mg/mL 辛酸/癸酸甘油三酯:~8 mg/mL |
需醇类/酯类溶剂增溶;适用乳霜/精华基质 |
| 生物利用度 | 透皮吸收率:约2.8% (离体皮肤) Log P:~2.5 |
中等透皮性;需渗透增强剂优化递送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剂型
- 首选体系:无水精华 · O/W乳液 · 硅油基质精华
- 可行体系:水醇溶液(需增溶剂) · 微乳液
- 避免体系:纯水溶液 · 高碱性配方(pH>9)
增效配伍系统
- 抗氧化协同:维生素C衍生物(AA2G) · 维生素E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美白协同:熊果苷 · 光甘草定 · 十一碳烯酰基苯丙氨酸
- 抗炎协同:红没药醇 · 积雪草苷 · 甘草酸二钾
- 促渗系统:卵磷脂 · 乙醇(5-10%) · 氮酮
配方注意事项
- 避免与高价金属离子(Fe³⁺/Cu²⁺)配伍,防止氧化变色
- 在含亚铁盐的配方中可能出现淡粉色变化(酚-铁络合反应)
- 建议添加量:0.05%-0.3%(根据功效需求调整)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状态:未单独评估(作为姜黄素衍生物参考GRAS认证)
- 皮肤刺激性:兔模型测试显示无刺激(0.5%浓度)(厂商安全数据)
- 致敏性:豚鼠最大化试验阴性(0.2%浓度)
- 光毒性:3T3 NRU光毒性试验阴性(区别于姜黄素的关键优势)
适用人群与禁忌
- 推荐人群:敏感性肌肤 · 光损伤肌肤 · 色素沉着倾向皮肤
- 谨慎使用:孕期(缺乏致畸性数据) · 严重屏障受损期
- 不良反应报告:全球无严重不良反应记录(截至2023年)
法规状态
- 中国:《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版)收录
- 欧盟:CosIng数据库列为皮肤保护剂
- 日本:非准用药物成分,可作为一般化妆品原料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高端功能性产品:抗氧化精华 · 敏感肌专用美白产品 · 抗光老化日霜
- 技术宣称点:"稳定型姜黄素衍生物" · "无光敏性抗氧化剂" · "敏肌友好亮白成分"
- 价格区间:原料成本约$800-1200/kg(2023年市场报价)
消费者认知分析
- 认知优势:关联"姜黄"天然成分认知 · "无染色"特性(区别于姜黄素)
- 教育难点:复杂化学名阻碍传播 · 与姜黄素功效区分不明确
- 营销趋势:常与"微囊化技术"结合宣传 · 作为"温和版原型VC"替代概念
产品案例
- Drunk Elephant C-Firma™ 日间精华(配伍VC/VE)
- Paula's Choice RESIST Barrier Repair Moisturizer(屏障修复定位)
- 亚洲品牌:薇诺娜舒缓保湿精华(敏感肌抗氧)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优势
- 卓越且稳定的抗氧化性能(ORAC值达15,000 μmol TE/g)
- 显著改善的化学稳定性与光稳定性(解决姜黄素应用瓶颈)
- 临床前研究显示的皮肤低刺激性(适用于敏感肌配方)
- 多通路美白机制(酪氨酸酶抑制+抗炎+抗氧化)
研究缺口
- 缺乏高质量人体临床试验(尤其长期抗光老化研究)
- 透皮递送效率优化需求(生物利用度约2.8%)
- 真实皮肤抗糖化功效证据不足
发展方向
- 递送系统开发:脂质体 · 聚合物纳米粒 · 微乳液增强透皮
- 复方系统优化:与信号肽/生长因子配伍研究
- 临床验证深化:开展随机双盲人体功效试验
- 可持续生产:生物催化法替代化学还原工艺
结论:四氢双脱甲氧基二阿魏酰甲烷作为姜黄素的高效衍生物,通过结构修饰解决了原型成分的稳定性与染色问题,在抗氧化、抗炎及美白领域展现出明确的应用潜力。虽然其部分机制研究仍需深化,但现有证据已支持其作为安全、高效的多功能活性成分在高端护肤配方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