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化棕榈籽油

氢化棕榈籽油

氢化棕榈籽油
中文名:氢化棕榈籽油
英文名:HYDROGENATED ELAEIS GUINEENSIS SEED OIL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氢化棕榈籽油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Hydrogenated Palm Kernel Oil

别名: 硬化棕榈仁油

植物来源

提取自油棕(Elaeis guineensis)的种仁,主要种植于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占全球产量85%)、西非及拉丁美洲 (来源:FAO 2022年油脂作物报告)

提取与加工工艺

  • 压榨/溶剂提取: 棕榈籽经机械压榨或己烷溶剂提取获得粗棕榈仁油
  • 精炼: 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处理
  • 氢化: 在镍催化剂作用下,200-210°C通入氢气,使不饱和脂肪酸饱和化 (依据:AOCS Cd 1d-92标准方法)
  • 分馏(可选): 分离不同熔点的甘油三酯组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润肤剂 填充角质层脂质间隙,减少经皮水分流失(TEWL),形成疏水膜 ★★★☆ (充分证实) 离体皮肤模型显示TEWL降低18-22% (J Cosmet Sci, 2015) 3-15%
增稠/稳定剂 高熔点甘油三酯结晶形成网络结构,提升产品流变特性 ★★★★ (充分证实) 在乳化体系中5%添加量可使粘度提升300% (Colloids Surf B, 2018) 2-8%
屏障修复 补充角质层脂质,促进板层小体分泌 ★★☆☆ (有限证据) 体外研究显示角质形成细胞脂质合成酶表达上调15% (Preliminary in vitro data) N/A
"抗氧化" 氢化过程破坏天然生育酚,残留抗氧化活性极低 ★☆☆☆ (证据不足) 注:此宣称缺乏可靠实验证据支持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典型含量 物理化学性质 功能贡献
饱和脂肪酸甘油三酯 三月桂酸甘油酯
肉豆蔻酸甘油酯
80-95% 熔点:34-39°C
碘值:<5 gI₂/100g
增稠、结构稳定
中链脂肪酸 月桂酸(C12)
肉豆蔻酸(C14)
C12: 45-55%
C14: 15-20%
分子量:200-250 g/mol 铺展性、轻质肤感
微量成分 残留生育酚
氢化副产物
<0.1% - 稳定性影响

氢化度关键参数: 完全氢化(碘值<5)形成硬蜡状,部分氢化(碘值8-12)呈半固态 (依据:AOCS Cd 1-25检测标准)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皂基洁面: 作为硬脂酸替代物(用量10-25%)
  • 膏霜/口红: 结构剂与增稠剂(用量5-15%)
  • 固体香氛/止汗棒: 赋形剂(用量20-40%)
  • 粉底/彩妆: 改善颜料分散性(用量3-8%)

增效协同组合

  • + 蜂蜡: 晶体网络协同增强,熔点稳定性提升40%
  • + 环五硅氧烷: 改善铺展性,降低粘腻感
  • + 植物甾醇: 增强屏障修复效果(离体实验显示TEWL额外降低12%)
  • + 二氧化钛: 优化颜料悬浮稳定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最高使用浓度47%)(参考:CIR 2017最终报告)
  • 致痘性: 低风险(comedogenic rating: 2/5)(依据:Kligman兔耳试验)
  • 反式脂肪酸: <1%(完全氢化工艺)

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

  • 推荐: 干性/中性肌肤、需要高封闭性产品人群
  • 谨慎使用: 油性痤疮肌(高浓度可能致粉刺)、镍过敏者(残留催化剂<0.5ppm)
  • 稳定性风险: 多晶型转变可能导致储存期"起砂"现象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现状

  • 经济型产品: 占据70%中低端膏霜应用(成本仅为乳木果油1/3)
  • "天然"宣称争议: 氢化工艺使部分品牌将其移出"天然认证"范畴
  • 可持续性挑战: RSPO认证原料占比不足40% (来源:SPOTT 2023评估报告)

消费者认知误区

  • "氢化=反式脂肪"误解:完全氢化产品反式脂肪含量趋近于零
  • 过度期待生物活性:实际主要发挥物理性屏障功能
  • 与棕榈油混淆:棕榈仁油含C12-C14脂肪酸,而棕榈油主要为C16-C18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卓越的性价比结构剂:在膏霜体系中的不可替代性
  • 物理屏障功能明确:TEWL降低数据可靠
  • 配方宽容度高:pH耐受范围3-11,热稳定性良好

技术发展展望

  • 分馏技术优化: 开发34-36°C窄熔点范围特种产品
  • 酶法酯交换: 替代氢化工艺避免镍催化剂
  • 可持续溯源: 区块链技术在RSPO认证中的应用
  • 功能化改性: 开发乙酰化产物改善低温稳定性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