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罗双树籽脂
娑罗双树(SHOREA ROBUSTA)籽脂

中文名:娑罗双树籽脂
英文名:SHOREA ROBUSTA SEED BUTTER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黏度控制
成分详细分析
娑罗双树(SHOREA ROBUSTA)籽脂化妆品成分科学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植物学背景
娑罗双树(Shorea robusta),属龙脑香科乔木,原生于印度次大陆干旱林地。其种子经冷压或溶剂萃取获得淡黄色半固态油脂,在阿育吠陀医学中有数百年应用历史(1)。
INCI名称与提取工艺
- INCI名称: SHOREA ROBUSTA SEED BUTTER
- 提取方法: 机械冷压法(保留热敏成分)/ 食品级己烷萃取(提高产率)
- 物理性状: 熔点32-38°C的柔滑脂质,具特征性坚果香气
(来源: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Vol. 135, 2011; INCI官方数据库)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屏障修复 | 补充细胞间脂质(神经酰胺类似物),激活PPAR-γ通路增强紧密连接蛋白表达 | ★★★☆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 |
离体皮肤实验显示TEWL降低41%(2) | 5-10% |
抗氧化防护 | 酚类物质清除ROS,抑制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IC50=28μM) | ★★★ (体外化学/细胞模型) |
DPPH自由基清除率82% @ 1mg/mL(3) | 3-8% |
抗衰老 | 潜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理论推测) | ★☆ (计算机模拟) |
分子对接显示三萜类可能结合MMP-1活性位点 | 未确定 |
舒缓抗炎 | 抑制COX-2/PGE2通路,降低TNF-α和IL-6分泌 | ★★☆ (巨噬细胞模型) |
LPS诱导炎症模型中NO生成抑制68%(4) | 2-5% |
详细机制说明:
屏障修复机制: 所含三酰甘油异构体结构与皮脂相似,可插入角质层脂质双层,其脂肪酸组合(棕榈酸+油酸)促进板层小体分泌(5)。临床前数据显示可提升丝聚蛋白表达27% (参考:Exp Dermatol. 2020;29:523)。
抗氧化局限: 尽管含没食子酸酯(~1.2mg/g),但透皮吸收率仅8-12%,实际生物利用度存疑(注:需载体技术增强递送)。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含量范围 | 皮肤相关性 |
---|---|---|---|
甘油三酯 | 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酯 (OPO) 三油酸甘油酯 |
65-75% | 模拟皮脂结构,增强渗透性 |
游离脂肪酸 | 油酸 (C18:1) 棕榈酸 (C16:0) 硬脂酸 (C18:0) |
18-25% 8-12% 4-7% |
维持酸性膜,促进屏障修复 |
植物甾醇 | β-谷甾醇 菜油甾醇 |
0.8-1.5% | 抗炎,抑制TEWL |
酚类化合物 | 没食子酸甲酯 鞣花酸衍生物 |
0.3-0.8% | 清除自由基,抗光老化 |
三萜类 | 羽扇豆醇 香树素 |
0.2-0.5% | 潜在抗炎/抗菌活性(需验证) |
(依据: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63(12), 2015; 质谱分析数据)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配方兼容性
- 适用体系: 无水膏霜(≤40℃)、乳液(O/W型乳化剂需≥3%)
- 热敏感点: 避免>70℃长时间加热(导致抗氧化剂降解)
- 粘度调节: 与蜂蜡1:1复配可提升熔点至45℃
增效组合
- 屏障修复: +神经酰胺NP(摩尔比4:1)提升板层结构密度
- 抗氧化: +维生素E(0.5%)协同抑制脂质过氧化
- 舒缓: +红没药醇(0.2%)抑制TRPV1通道活性
(参考:Cosmetic Science Technology 2021案例研究)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致敏性: 欧盟SCCS评估为低风险(致敏率<0.3%)(SCCS/1633/21)
- 致粉刺性: 兔耳试验评分为1(轻度)(J Soc Cosmet Chem 40, 321)
- 重金属: 铅<0.1ppm(需源材料控制)
适用人群注意
- 推荐: 干性/成熟肌、屏障受损皮肤
- 谨慎使用: 油性痤疮肌(高油酸含量可能促炎)
- 禁忌: 坚果过敏者(含残留种子蛋白)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高端天然线: 作为乳木果油替代品(价格低30%)
- 清洁美容: 获Ecocert/COSMOS有机认证(需可持续采购)
- 地域概念: 主打"阿育吠陀智慧"的营销叙事
认知误区
- 宣称"植物胶原蛋白生成" (无证据支持胶原刺激作用)
- 夸大防晒功效 (实测SPF<2,不能替代防晒剂)
- 混淆种子脂与树脂(Sal树胶)的功效差异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
- 已验证: 优异的屏障修复剂,具明确抗氧化/抗炎活性
- 待研究: 三萜类成分的皮肤微生态调节潜力
- 局限性: 酚类物质透皮效率需纳米载体解决
应用前景
作为可持续植物油脂,在无水配方和婴童护肤品中具开发潜力。需加强:
- 标准化活性成分定量控制(如没食子酸≥0.5%)
- 临床级人体试验(现有研究90%为体外数据)
- 公平贸易采购认证(印度原生林保护问题)
(注:本报告基于公开发表文献,实际配方需进行稳定性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