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花牡荆(VITEX AGNUS-CASTUS)提取物
穗花牡荆(VITEX AGNUS-CASTUS)提取物

中文名:穗花牡荆(VITEX AGNUS-CASTUS)提取物
英文名:VITEX AGNUS-CASTUS EXTRACT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收敛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穗花牡荆(VITEX AGNUS-CASTUS)提取物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Vitex Agnus-Castus Extract (INCI官方命名)
植物来源
源自唇形科(Lamiaceae)植物穗花牡荆(Vitex agnus-castus L.),俗称贞洁树(Chaste tree)。主要使用部位为果实(浆果),少数提取物来自叶或花。
传统应用
- 古希腊时期用于调节女性荷尔蒙平衡
- 传统医学用于治疗经前综合征(PMS)和更年期症状
- 地中海地区用作抗炎和伤口愈合草药
提取工艺
主流提取方法:
- 溶剂提取: 水/乙醇混合溶剂(典型比例30-70%)
- 超临界CO₂提取: 用于高纯度二萜类化合物获取
- 标准化处理: 常以黄酮类或二萜类为标志物进行标准化
(来源:Phytochemical Society of Europe技术报告,2019)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抗雄激素作用 | 抑制5α-还原酶活性,降低DHT生成;竞争性阻断雄激素受体 | ★★★☆ (体外/离体强证据) |
0.5%提取物使DHT生成降低62%(离体毛囊模型)(J Invest Dermatol, 2018) | 0.1-1% |
皮脂调节 | 下调皮脂腺细胞PPARγ表达,抑制脂质合成基因(SREBP1) | ★★★ (体外/临床前) |
1%处理使SEB-1细胞脂质合成减少48%(Exp Dermatol, 2020) | 0.5-2% |
抗炎舒缓 | 抑制NF-κB和COX-2通路;降低TNF-α, IL-6, IL-8释放 | ★★★☆ | 在LPS诱导模型中使IL-8降低74%(Int Immunopharmacol, 2021) | 0.2-1% |
抗氧化保护 | 清除ROS/RNS;激活Nrf2/ARE通路增强内源性抗氧化酶 | ★★★ | ORAC值达18,500 μmol TE/g(Food Chem, 2017) | 0.05-0.5% |
雌激素样活性 | 结合ERβ受体(选择性高于ERα) | ★☆ (理论推测) |
注:体外受体结合实验显示弱雌激素活性,皮肤意义尚不明确 | - |
宣称:延缓衰老 | 可能通过抗氧化间接作用 | ★ (缺乏直接证据) |
注:此宣称缺乏抗衰老特异性机制研究支持 | -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含量范围 | 皮肤生物活性 |
---|---|---|---|
二萜类 | 穗花牡荆素(agnuside) 牡荆素(vitexin) 贞洁酮(rotundifuran) |
0.8-3.2% | 抗雄主要活性物;5α-还原酶抑制 |
黄酮类 | 金丝桃苷(hyperoside) 木犀草素(luteolin) 芹菜素(apigenin) |
2-6% | 抗炎/抗氧化主力;抑制COX-2/LOX |
环烯醚萜苷 | 桃叶珊瑚苷(aucubin) 栀子苷(gardenoside) |
0.5-1.8% | 抗刺激;增强皮肤屏障 |
挥发油 | 桉油精(cineole) 蒎烯(pinene) 丁香酚(eugenol) |
0.3-1.5% | 抗菌/促渗透;但可能致敏 |
植物甾醇 |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豆甾醇(stigmasterol) |
0.2-0.7% | 抗炎;皮脂膜稳定 |
(依据:Phytochemical Analysis期刊质谱研究数据汇总)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控油祛痘产品: 洁面凝胶/精华(0.5-2%)
- 头皮护理: 防脱洗发水/头皮精华(0.2-1%)
- 敏感性肌肤产品: 舒缓霜/面膜(0.1-0.5%)
- 油性抗衰配方: 控油抗老精华(0.3-1%)
增效协同组合
- 控油协同: 烟酰胺 + 锌盐 + 穗花牡荆提取物 → 多通路抑制皮脂合成
- 抗痤疮协同: 水杨酸 + 补骨脂酚 + 穗花牡荆提取物 → 三重抗雄/抗菌作用
- 舒缓协同: 红没药醇 + 积雪草苷 + 穗花牡荆提取物 → NF-κB/COX-2联合抑制
配方注意事项
- pH适应范围宽(3.5-7.5),但>8.0时黄酮类易降解
- 乙醇溶剂提取物可能析出沉淀,需添加增溶剂(如PEG-40氢化蓖麻油)
- 避免与高浓度金属离子(Fe³⁺/Cu²⁺)配伍防止氧化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1%以下外用)(CIR 2020最终报告)
- 致敏性: 低(HRIPT测试阴性,n=213)
- 光毒性: 无(3T3 NRU光毒试验阴性)
- 孕期禁忌: 无外用禁忌,但建议避免高剂量(>2%)腹部使用
适用人群
- 最佳适用: 油性/混合性肌肤,痤疮倾向皮肤,激素相关脱发
- 谨慎使用: 对唇形科植物过敏者(薄荷/罗勒过敏史)
- 禁用人群: 无明确禁忌
不良反应
文献报道不良反应率<0.3%,主要表现为:
- 短暂刺痛感(与乙醇溶剂相关)
- 偶发接触性皮炎(主要与挥发油成分相关)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植物护肤线: "天然荷尔蒙平衡"概念(如Drunk Elephant, Herbivore)
- 专业祛痘品牌: 作为水杨酸/视黄醇的温和替代品(如Paula's Choice)
- 男士理容产品: 控油剃须后护理(如Jack Black, Bulldog)
消费者认知分析
- 认知度: 较低(约18%消费者认识该成分)(Mintel消费者调研2023)
- 主要联想: "植物激素调节"(37%),"控油"(29%),"女性护理"(24%)
- 误解: 10%消费者误认为有全身雌激素作用
营销宣称趋势
- 正从"女性荷尔蒙平衡"转向"皮肤微生态调节"
- 与"经期皮肤护理"概念强绑定(周期护理套装)
- 过度宣称警示: 部分品牌夸大其"丰胸/缩胸"效果(FDA 2022违规警示案例)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独特优势: 少有的经证实具有显著抗雄作用的植物成分
- 临床定位: 油痘肌管理的多靶点调节剂(控油+抗炎+抗雄)
- 安全性: 外用安全记录良好,适合长期使用
研究缺口与挑战
- 缺乏长期(>12周)人体功效试验
- 标准化困难(活性物质含量受产地/季节影响大)
- 透皮吸收数据不足,特别是毛囊靶向递送研究
未来发展方向
- 精准递送: 脂质体包裹提高毛囊靶向性
- 合成生物学: 酵母发酵生产高纯度活性二萜
- 男性护肤应用: 开发针对男性激素性脱发的新剂型
- 微生态研究: 探索对痤疮丙酸杆菌/C. acnes的抑制作用
结论: 穗花牡荆提取物是具坚实科学基础的多功能植物活性成分,尤其在调节皮脂和抗炎领域表现突出。需加强临床转化研究,避免过度营销其系统性激素作用,未来发展应聚焦精准递送和标准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