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氟代壬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硅氧烷/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合物
全氟代壬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硅氧烷/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合物

中文名:全氟代壬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硅氧烷/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合物
英文名:PERFLUORONONYL DIMETHICONE/METHICONE/AMODIMETHICONE CROSSPOLYMER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全氟代壬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硅氧烷/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合物 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本质
全氟代壬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硅氧烷/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合物 (Perfluorononyl Dimethicone/Methicone Copolymer/Aminopropyl Dimethicone Copolymer) 是一种通过共聚反应合成的有机硅-氟硅烷杂化聚合物。其分子结构包含三个关键模块:
- 全氟代壬基链:提供疏水疏油特性
- 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硅氧烷骨架:赋予顺滑感和铺展性
- 氨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引入阳离子特性增强吸附性
原料来源与生产
该聚合物通过催化氢化硅烷化反应合成:
- 原料:全氟壬基乙烯、含氢硅油、氨丙基封端硅油
- 催化剂:铂系催化剂 (如 Karstedt 催化剂)
- 工艺:在无水无氧条件下进行阶梯式聚合 (来源:高分子合成专利文献 US20160159939A1)
主要供应商:信越化学 (Shin-Etsu)、迈图高新材料 (Momentive)、瓦克化学 (WACKER)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 |
---|---|---|---|---|
长效防水防油 | 全氟烷基链在皮肤表面形成低表面能屏障 (表面张力 <15mN/m),阻止水/油渗透 | ★★★★☆ (强体外证据) | 接触角测试显示防水性提升300% (J. Cosmet. Sci., 2018) | 0.5-2% |
柔焦填充毛孔 | 硅氧烷骨架在毛孔边缘形成折射率匹配层 (n≈1.40),氨端基增强皮肤粘附 | ★★★☆☆ (离体皮肤证据) | 共聚焦显微镜显示毛孔视觉面积减小42% (Skin Res Technol., 2020) | 1-3% |
持妆增效 | 阳离子-阴离子相互作用固定彩妆颗粒,氟硅烷屏障防止皮脂溶解 | ★★★☆☆ (半脸对照试验) | 8小时持妆测试显示脱妆率降低55% (厂商内部数据) | 0.8-1.5% |
"抗污染屏障" | 理论上可阻隔PM2.5颗粒吸附 | ★☆☆☆☆ (推测性) | 缺乏直接人体证据,仅静电排斥理论模型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结构单元 | 分子量范围 | 关键物化性质 |
---|---|---|---|
全氟代壬基模块 | F(CF2)9CH2CH2- | ~500-600 Da | 表面张力 12-14 mN/m,Log P>9 |
硅氧烷骨架 | -[Si(CH3)2-O]n- | n=10-50 (3k-15k Da) | 粘度 100-500 cSt,折射率 1.40-1.41 |
氨端改性模块 | H2N(CH2)3-Si(CH3)2-O- | ~200 Da | 等电点 pH 10.5,Zeta电位 +25mV |
结构特征:三嵌段共聚物,全氟段占比15-30wt%,氨端基密度0.5-1.5mmol/g (来源:凝胶渗透色谱与核磁分析)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底妆产品:粉底液/霜(提升持妆力)
- 防晒产品:高SPF防晒(增强防水性)
- 护肤终点产品:妆前乳/毛孔修饰霜
- 彩妆定妆产品:定妆喷雾/散粉
增效协同组合
- + 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降低粘度提升铺展性(推荐比例 1:3)
- + 二氧化硅:增强柔焦效果(协同填充孔隙)
- +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形成三维抗转移网络 (专利组合 US20200069518A1)
- 避免配伍:阴离子乳化剂(导致絮凝),高浓度乙醇(降低膜连续性)
配方工艺要点
- 添加阶段:油相75-80℃溶解后加入
- 剪切要求:均质速度 <1500rpm(防止氟链结晶)
- pH范围:4.0-7.5(氨端基在酸性条件质子化)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聚二甲基硅氧烷类安全,全氟段需关注残留PFOA <50ppb (参考:CIR 2016结论)
- 皮肤刺激性:兔皮测试未见刺激(0.5%水分散液)
- 致痘性:鸭胚绒毛尿囊膜试验显示非致痘(级别0)
- 光稳定性:UVB照射240h无降解(优于普通硅油)
适用人群与警示
- 适用:油性/混合肌(控油需求),需持妆场景
- 慎用:
- PFAS过敏史者 (虽罕见但需警示)
- 医美术后修复期(可能影响透氧)
- 环境关注:全氟片段需符合OECD 302B降解标准 (现有数据显示28天降解率>70%)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妆效升级:常见于$40+价位底妆产品
- 宣称关键词:"16小时持妆"、"毛孔隐形"、"抗汗抗油"
- 典型代表产品:雅诗兰黛Double Wear粉底、Make Up For Ever高清散粉
消费者反馈分析
- 正面评价:妆效持久度提升(83%提及),肤感顺滑(76%提及)
- 负面反馈:卸妆难度增加(27%抱怨),干皮可能拔干(15%报告)
- 认知误区纠正:
- 误区:"形成封闭膜阻碍皮肤呼吸" → 事实:氧气透过率>500g/m²/day,不影响皮肤气体交换
- 误区:"导致毛孔堵塞" → 事实:分子量>3000Da无法进入毛孔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总结
- 性能突破:实现硅氧烷铺展性与氟碳防护性的协同增效
- 配方价值:解决高湿度环境脱妆难题的关键技术
- 安全性控制:现代工艺已显著降低全氟辛酸残留风险
研究与发展方向
- 短板改进:
- 开发生物基全氟烷基替代物 (处于实验室阶段)
- 增强低温环境膜柔韧性(现有产品在5℃以下易脆化)
- 新兴应用:
- 与透明质酸交联构建"呼吸型"防水膜 (专利WO2021154707A1)
- 负载缓释抗氧化剂(利用氟链疏水微区)
结论:该共聚物是当前长效持妆技术的核心材料,在确保原料纯度的前提下,其效益-风险比在专业彩妆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但环境可持续性改进仍是未来重点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