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紫 13
溶剂紫 13

中文名:溶剂紫 13
英文名:SOLVENT VIOLET 13
别名:无
安全性:
4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色料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溶剂紫 13 (Solvent Violet 13)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溶剂紫 13 (Solvent Violet 13)
化学别名:1,4-二(十八烷基氨基)-9,10-蒽二酮;CI 60725
来源与性质
- 来源类型:合成有机染料,属蒽醌类衍生物
- 物态:深紫色至黑色粉末或颗粒状固体
- 溶解性:脂溶性(易溶于油脂、蜡及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 主要生产方法:蒽醌与长链烷基胺(如硬脂胺)经高温催化缩合反应制得 (依据:有机染料合成工艺文献)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功能定位:纯着色剂,无生物活性护肤功效
作用机制解析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赋予紫色调 | 通过蒽醌发色团吸收特定波长可见光(~580nm)产生紫色视觉 | ★ ★ ★ ★ ★ (充分证实) |
分子轨道理论计算及光谱分析确认其显色特性 (参考:Color Chemistry, 2003) | 0.01-0.5% |
"滋养毛鳞片" | 无相关机制 | ★ (无证据) |
纯营销宣称,分子结构缺乏与角蛋白作用位点 (注:厂商宣称需谨慎评估) | 不适用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功能角色 |
---|---|---|---|
主发色体 | 1,4-二(烷基氨基)蒽醌 | 分子量:~800g/mol λmax:580-590nm |
提供稳定紫色色调 |
烷基链 | C18烷基(硬脂基) | 长碳链(C18H37) | 增强油溶性及与化妆品基质的相容性 |
杂质控制 | 未反应蒽醌/胺类 | ≤3% (国际标准) | 影响色光纯度和安全性 (依据:ISO 18451-2:2015)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领域
- 彩妆产品:口红(紫色系)、眼影、睫毛膏
- 护发产品:染发膏(调配冷色调)、临时性彩色发蜡
- 特殊品类:肥皂/沐浴露着色、油性记号笔墨水
配方技术要点
- 溶解预处理:需预先溶解于载体油(如IPM、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或蜡类
- pH敏感性:在碱性条件下(pH>9)可能发生水解导致褪色
- 热稳定性:耐受≤80°C,高于此温度可能分解
协同成分
- 调色增效:
- 溶剂红 48:混合产生酒红色系
- 二氧化钛:降低饱和度创造粉紫色
- 稳定性提升:
- BHT/BHA:防止氧化褪色
- 氢化聚异丁烯:改善颜料分散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CIR评级:安全使用浓度≤0.1%(淋洗类产品)(来源:CIR 2019最终报告)
- 欧盟限制:禁用于黏膜接触产品(如唇部)(依据:EC No 1223/2009 Annex II)
潜在风险因素
- 皮肤渗透性:分子量>500 Dalton,真皮渗透率低(<0.5%)(参考:Skin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2007)
- 致敏案例:偶见接触性皮炎报告(发生率<0.01%)
- 杂质风险:未反应胺类可能含微量亚硝胺杂质
适用人群警示
- 禁忌人群:眼周产品、唇部产品、湿疹/破损皮肤
- 孕妇慎用:虽无致畸证据,但建议避免高浓度接触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应用现状
- 主流定位:专业彩妆线、时尚潮色染发剂
- 替代品趋势:逐步被天然色素(如紫薯提取物)部分替代
- 价格区间:中高端($150-300/kg)
消费者认知误区
- 误区1:"植物来源紫色" - 实际为全合成染料
- 误区2:"护色同时护发" - 无蛋白质修复功能
- 正解引导:明确标注"CI 60725"代码供过敏者识别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总结
- 优势:色彩饱和度极高(ε>20,000 L/mol·cm)、油相体系稳定性优异
- 局限:应用范围受限(禁用于唇/眼产品)、pH/热稳定性缺陷
未来发展方向
- 安全性提升:开发超纯化工艺(亚硝胺含量<50ppb)
- 微胶囊化技术:增强耐候性并降低皮肤直接接触
- 生物可降解替代:探索紫色色杆菌天然色素的应用潜力 (注:当前处于实验室阶段)
专家建议
严格遵循区域法规限制浓度(欧盟:0.1% max),避免用于黏膜接触产品。配方中需搭配抗氧化剂防止光氧化褪色,并明确标注成分代码CI 60725供消费者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