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黄
日落黄

中文名:日落黄
英文名:SUNSET YELLOW
别名:无
安全性:
10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色料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日落黄 (Sunset Yellow)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CI 15985 (FD&C Yellow No. 6)
化学分类
单偶氮类合成色素
来源与生产
- 合成来源:石油化工衍生物(苯系化合物)经重氮化-偶合反应合成 (依据:EFSA Journal 2009;7(11):1330)
- 典型形态:水溶性橙红色粉末或颗粒
- 主要生产商:全球主要合成色素生产商(如Dynemic Products, Neelikon等)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产品着色 | 选择性吸收可见光谱中蓝紫光(λmax≈480nm),反射橙黄光 | 充分证实 | 光学特性经分光光度法反复验证 (参考:Color Chemistry, Zollinger 2003) | 0.001-0.1% |
"改善肤色" | 仅在产品基质中显色,无皮肤生理作用 | 无证据支持 | 无透皮吸收研究显示其影响黑色素合成或分布 (依据:FDA色素添加剂法规) | N/A |
光保护增效 | 理论推测其吸收光谱可能补充紫外线防护 | 理论推测 | 无临床研究验证其增强SPF效果 (注:仅为物理光学特性推论)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分子特征 |
---|---|---|---|
主着色化合物 | 6-羟基-5-[(4-磺酸苯基)偶氮]-2-萘磺酸二钠盐 | 分子量:452.37 g/mol 水溶性:>100g/L (20℃) |
双磺酸基确保水溶性 偶氮键(-N=N-)提供发色团 |
副产物/杂质 | 未反应中间体 同分异构体 无机盐 |
含量受合成工艺控制 监管限值严格 |
4-氨基苯磺酸 ≤0.2% 6-羟基-2-萘磺酸 ≤0.3% (依据:FDA 21 CFR 74.1706)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产品类型
- 主流应用:沐浴露/洗发水/牙膏等洗去型产品
- 限制应用:唇彩/腮红等驻留型彩妆(需符合浓度限制)
- 禁用类型:眼周产品(部分国家法规限制)
配方技术要点
- pH稳定性:在pH 3-7最稳定,强碱下色光变黄
- 光稳定性:中等,需配合UV吸收剂(如苯基苯并咪唑磺酸)
- 离子兼容性:遇高浓度Ca²⁺/Mg²⁺可能沉淀
典型协同组合
- + 诱惑红:创造橙红色系(饮料色调产品)
- + 二氧化钛:提高遮盖力与色调柔和度
- + 螯合剂:EDTA二钠防止金属离子导致的褪色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CIR评估:"在现行使用浓度下安全" (参考:CIR 1987,2011再确认)
- 欧盟SCCS:允许用于粘膜产品(浓度≤0.5%)
- 致敏风险:极低(致敏率<0.1%) (依据:北美接触性皮炎组数据)
争议与限制
- 苯胺杂质:需控制≤500ppb (参考:欧盟指令2009/35/EC)
- ADHD关联:部分研究提示敏感儿童或有影响 (注:EFSA认为证据不足)
- 国家差异:挪威/芬兰禁用,中国限用于洗去型产品
适用人群警示
- 禁忌:对阿司匹林过敏者(交叉反应风险)
- 慎用:湿疹急性期/皮肤屏障严重受损者
- 孕妇:无明确风险,但优先推荐矿物色素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现状
- 价格定位:低成本色素($15-25/kg)
- 使用占比:占合成化妆品色素市场的18-22%
- Clean Beauty趋势:需求下降(-7% CAGR)
消费者认知特点
- 正面联想:活力/温暖感(食品色彩迁移效应)
- 主要担忧:"人工合成"标签(68%消费者偏好天然色素)
- 信息误区:常与"焦油色素"负面标签关联
替代方案
- 天然替代品:胭脂虫红/β-胡萝卜素(成本高5-8倍)
- 矿物替代:氧化铁(色调局限性)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价值总结
- 核心优势:色调稳定性/批次一致性/低成本
- 功能局限:纯物理着色剂,无护肤功效
- 安全基准:满足全球主要法规,但需严格质控
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升级:微胶囊化降低迁移风险
- 监管演进:杂质控制标准持续提高
- 市场转型:逐步转向特定应用场景(如廉价洗护品)
专业建议
在驻留型产品中建议:①严格遵循浓度上限 ②避免与亚硝化剂配伍 ③明确标注"人工色素"供消费者选择 (依据:ISO 22716化妆品GMP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