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扁桃提取物
甜扁桃(PRUNUS AMYGDALUS DULCIS)提取物
成分简介
甜扁桃提取物源自甜杏仁,富含脂肪酸、维生素E和抗氧化成分,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广泛使用。在护肤品中,它主要作为保湿剂,帮助锁住水分,滋润干燥皮肤,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同时具有舒缓作用,能减轻敏感或刺激皮肤的不适感。其抗氧化特性有助于保护皮肤免受自由基损伤,延缓老化迹象。在化妆品中,它常作为润肤剂添加到粉底...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甜扁桃(PRUNUS AMYGDALUS DULCIS)提取物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植物学背景
甜扁桃(Prunus amygdalus var. dulcis)是蔷薇科李属植物,其提取物通过冷压或溶剂萃取法(水/乙醇)从去壳种子中获得。不同于苦扁桃(含毒性氰苷),甜扁桃品种经数千年选育已消除氰苷风险(1)。
提取工艺与形态
- 主要提取方式: 冷压法(油相)、超临界CO₂萃取(脂溶性成分)、水/乙醇浸提(水溶性活性物)
- 物理形态: 淡黄色至琥珀色液体(油提取物)或棕褐色粉末(干燥提取物)
- 活性成分保留: 低温萃取(<40°C)可最大限度保留热敏性物质如生育酚和酶类
(依据:ISO 21389:2020 化妆品原料提取标准; 植物化学物质稳定性研究, J Agric Food Chem. 2019)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屏障修复 | 上调丝聚蛋白(FLG)表达,促进神经酰胺合成酶活性,增强角质层板层结构 | ★★★☆ (人体离体/临床) | 3%提取物处理28天使TEWL降低37.2%,角质层脂质密度增加29%(2) | 1-5% |
| 抗氧化保护 | 清除ROS/RNS自由基,激活Nrf2/ARE通路增强SOD/GPx酶活性 | ★★★ (体外/离体) | ORAC值达1,200 μmol TE/g,抑制UVB诱导的MMP-1达68%(3) | 0.5-3% |
| 舒缓抗炎 | 抑制NF-κB通路降低TNF-α/IL-6/IL-8释放,调节TRPV1受体活性 | ★★☆ (体外/离体) | 1%处理使LPS刺激的角质细胞IL-8分泌减少52%(4) | 0.5-2% |
| "抗衰老" | 可能通过抗氧化间接作用,尚无直接胶原刺激证据 | ★☆ (理论推测) | 体外显示微弱弹性蛋白酶抑制(IC₅₀>5%) | 未确定 |
(注:证据强度★表示有限证据,★★☆表示中等证据,★★★表示强证据;抗衰老宣称需谨慎评估)(来源:2. Int J Cosmet Sci. 2020; 3. Food Chem Toxicol. 2018; 4. J Ethnopharmacol. 2016)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与功能 | 含量范围 |
|---|---|---|---|
| 甘油三酯 | 油酸(C18:1)/亚油酸(C18:2)/棕榈酸(C16:0) | ω-9(70%)与ω-6(20%)构成皮肤相容脂质,增强屏障功能 | 40-60% (油提取物) |
| 生育酚 | α-/γ-生育酚 | 脂溶性抗氧化剂,抑制脂质过氧化(IC₅₀ 8.3μM) | 0.3-0.7mg/g |
| 植物甾醇 | β-谷甾醇/菜油甾醇 | 抗炎(抑制COX-2),增强角质层紧密连接 | 1.5-3.0% |
| 酚类化合物 | 儿茶素/槲皮素/绿原酸 | 清除自由基(ORAC 1,200μmol TE/g),抑制酪氨酸酶 | 2-8mg GAE/g |
| 酶类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 | 低温提取保留活性,但配方中稳定性存疑 | 变异较大 |
(依据:脂质组学分析, J Lipid Res. 2021; 酚类物质定量, Food Chem. 2019)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体系
- 清洁类: 洁面乳/卸妆油(浓度0.5-2%,减少表面活性剂刺激)
- 护肤类: 精华(3-5%水溶提取物)、乳液(1-3%油溶提取物)、面膜
- 特殊护理: 婴儿护臀霜、湿疹护理产品(与胶态燕麦协同)
增效配伍组合
- 屏障修复: + 神经酰胺NP(促进板层小体组装)
- 抗氧化: + 维生素C衍生物(再生氧化态生育酚)
- 舒缓: + 红没药醇(协同抑制TRPV1通路)
稳定性注意事项
- pH适应范围广(4.0-8.5),但>7.0加速酚类氧化
- 避免与高浓度螯合剂(EDTA>0.3%)配伍,防止金属酶失活
- 油提取物需添加0.05-0.1%混合生育酚防酸败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最高浓度10%在护肤品中)(5)
- 致敏性: 极低(敏化率<0.01%,坚果过敏者建议斑贴测试)
- 光毒性: 无(3T3 NRU试验阴性)
适用人群与禁忌
- 推荐: 干性/敏感性肌肤、屏障受损皮肤、婴幼儿护理
- 谨慎使用: 严重坚果过敏者(交叉反应率约1.2%)
- 禁忌: 痤疮活跃期(油酸可能促进痤疮杆菌增殖)
(参考:CIR最终评估报告, Int J Toxicol 40(1_suppl) 2021; 临床致敏研究, Contact Dermatitis. 2020)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中高端敏感肌护理: 常与"舒缓修复"概念绑定(占相关产品65%)
- 清洁类产品: "温和洁面"宣称的关键成分(2023年新品渗透率达32%)
- 绿色化妆品: 91%消费者认可其"天然来源"属性
认知误区
- "坚果提取物=致敏高风险":实际致敏原主要存在于果皮蛋白,提取物经纯化后风险极低
- "甜扁桃油=甜扁桃提取物":油体仅含脂溶成分,水醇提取物含更高活性酚类/酶类
(来源:Euromonitor 2023化妆品成分趋势报告; 消费者认知调研, J Cosmet Dermatol. 2022)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
- 证据充分: 屏障修复与抗氧化功效具备细胞/离体/临床三重证据
- 安全性高: CIR认证安全成分,适用人群广泛
- 配方友好: 良好配伍性与稳定性,适用多剂型开发
研究缺口
- 抗炎功效缺乏大规模人体临床试验
- 酶活性成分在终产品中的生物可利用度未明确
未来方向
- 开发标准化活性成分定量方法(如HPLC-MS/MS检测特定多酚)
- 探索微囊化技术提升酶稳定性
- 与皮肤微生物组互作机制研究(初步显示促进有益菌定植)
(研究展望参考:皮肤微生物组互作预实验, Exp Dermatol. 2023; 微囊化技术进展, J Microencapsul.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