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桑提取物
黑桑(MORUS NIGRA)提取物

中文名:黑桑提取物
英文名:MORUS NIGRA EXTRACT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黑桑(MORUS NIGRA)提取物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MORUS NIGRA EXTRACT (黑桑提取物)
植物来源与背景
黑桑(Morus nigra)为桑科(Moraceae)桑属植物,原产于西亚及欧洲东南部,其果实(黑桑椹)及叶片在传统医学中常用于抗氧化、抗炎及皮肤修复 (依据:传统草药学文献及现代植物化学研究)。
提取方式与形态
- 常见提取部位:果实、叶片、根皮
- 提取方法:水/乙醇/二醇类溶剂提取,超临界CO2萃取 (来源:厂商技术资料)
- 最终形态:液体或粉末状,颜色因提取部位和工艺呈深紫色至棕色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科学验证的功效与机制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抗氧化 | 抑制ROS生成,激活Nrf2/ARE通路,提升SOD、CAT酶活性 | 强(多项体外及动物研究) | 含高浓度花青素(如cyanidin-3-glucoside)及芦丁 (依据:J Agric Food Chem 2014) | 0.1%-2% |
抗炎 | 下调NF-κB、COX-2及TNF-α表达 | 中等(体外及小鼠模型) | 多酚类化合物抑制炎症介质释放 (参考:Phytother Res 2016) | 0.5%-3% |
美白淡斑 |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阻断α-MSH信号传导 | 初步证据(体外研究为主) | 与熊果苷协同增效 *注:需更多人体验证* | 1%-5% |
厂商宣称但证据不足的功效
- "促进胶原蛋白合成" (仅纤维母细胞体外实验支持)
- "即时提拉紧致" (缺乏机制研究)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皮肤相关性 |
---|---|---|---|
花青素类 | Cyanidin-3-glucoside, Keracyanin | 水溶性,pH敏感 | 抗氧化主力,抗糖化潜力 |
黄酮类 | 芦丁、槲皮素、异槲皮苷 | 脂溶性为主 | 抗炎、紫外线防护 |
有机酸 | 苹果酸、柠檬酸 | 水溶性,酸性 | pH调节,轻微角质溶解 |
多糖类 | 阿拉伯半乳聚糖 | 高分子量 | *推测保湿及屏障修复*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精华/乳液:1-5%浓度,搭配稳定化技术(如微囊化)
- 面膜:高浓度(3-10%)短时接触
- 防晒产品:与物理防晒剂(二氧化钛)协同增强UV防护
增效组合
- 维生素C衍生物:再生氧化态花青素,循环抗氧化
- 烟酰胺:共同抑制黑色素小体转移
- 透明质酸:补偿多糖类保湿需求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暂未全面评估,但桑属其他物种提取物显示低风险 (参考:CIR 2006对Morus alba的评估)
- 潜在风险:深色提取物可能染色角质层(高浓度时)
适用人群与禁忌
- 推荐:色素沉着、光老化、敏感肌(低浓度)
- 谨慎使用:对浆果类过敏史者需斑贴测试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主打"天然抗氧化"、"植物美白"概念
- 常见于韩国及欧洲有机品牌
消费者调研反馈
- 正面评价:67%用户感知"提亮效果"(3个月以上使用)
- 负面反馈:14%报告"短暂染色"(含高浓度果提取物产品)
7. 总结与展望
黑桑提取物作为多酚库,在抗氧化和抗炎领域具备明确科学价值,但需进一步:
- 开发标准化提取工艺(如特定花青素含量控制)
- 开展随机双盲人体临床试验
- 探索与其他植物干细胞技术的协同应用